时间:2024/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作者:叶立群程义伟

路宽,山东宁津人,斋号宽堂。现为民革党员、辽宁省版画学会会员、沈阳市版画学会理事、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中山书画会副秘书长、辽宁群星艺术团副秘书长。

画家路宽以画骆驼著称。多年来,路宽带着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反复描绘着他生命中的图腾——骆驼。路宽崇尚骆驼精神,他曾无数次地表述自己对骆驼生命世界的向往:“沙漠是我心中美丽的天堂!沙海的苍茫给人们以发自内心的震撼,带上我感受大漠风情,带我寻找到我心中的骆驼!”

每每拿起画笔,感叹、敬佩、膜拜等等情愫便从他的心中流淌了出来。看路宽画的骆驼,以笔墨画出了骆驼身上所透出的一种无畏、一种踏实、一种坚韧、一种气概;没有恐惧、没有厌倦、没有躁动、没有委屈、没有怨恨、没有回头,它们稳稳健健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前方,走向绿洲,走向希望。其实,路宽的绘画之路,也仿若在沙漠中穿行:漫漫黄沙、茫茫戈壁中,他在自主地寻找生命中的绿草,咀嚼、品味,待积蓄足够的能量,再义无反顾地、踏踏实实向前迈进……

品味路宽笔下的骆驼,“纯良温驯”,稳步向前,达到了“气宇轩宏”而“形容无华”的崇高境界。路宽的笔墨语言,丰富多样,既可以荒荒率率地表现沙漠骆驼的古逸,也可以质质实实表现骆驼的浑厚。路宽画的骆驼笔墨灵动松驰,画出了骆驼的韵致和风骨,画出了一个在笔法、构图、意境上高度统一的“路宽骆驼”。路宽画骆驼,也吸纳了诸多传统的造型、用色技法,在辽宁省博物馆“又见大唐”展现场,路宽谈起唐三彩骆驼,兴奋异常,感触颇多。

唐三彩始创于唐高宗时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鼎盛。因主要以红、绿、黄做其釉色,称三彩。唐三彩的用色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种颜色,还有白、黑等多种颜色。唐三彩不仅保持了秦汉以来传统彩塑写实传统,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绚丽斑斓的色彩。路宽介绍,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等,都是当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在“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唐·岑参)的丝绸之路上,人和骆驼相依为命,艰难跋涉,他们之间产生了特殊的亲密感,骆驼也随之成为那个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了唐三彩的重要表现对象。

路宽说,据他了解,唐三彩骆驼俑有两种:双峰驼和单峰驼,以双峰驼数量为多,单峰驼很少。从整体造型上看,双峰驼多体型高大,稳健坚毅;单峰驼形象多体型较小,常作延颈长嘶状。骆驼的形态也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载物骆驼、乘人骆驼和放养立驼。

路宽喜爱和研究唐三彩骆驼,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唐三彩骆驼所承载的时代精神、独特的审美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路宽说,如果认真研究和仔细观察唐三彩骆驼,会发现,被注入了唐代时代精神的这些艺术品,它们的形象、神韵,最为切近骆驼的精神。唐三彩骆驼个性鲜明,气宇轩昂,神采飞扬,不但坚韧刚毅,而且富有情调。唐三彩骆驼的精品,无一不是在以内在的力发外在的形,骨肉均匀,线条流畅,神完气足。可以说,这就是大唐时代精神的写照。

能够体现大唐精神的,除了骆驼的造型,还有斑斓绚丽、做工精细的彩釉。路宽说,在中国古代,唐朝以后,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骆驼形象如此的多姿多彩,神情激越。经过多次的实践,唐代工匠将三彩的工艺制作分为塑造、成型、施釉、装饰等几个阶段。三彩骆驼的艺术个性,是通过精湛的胎体造型和釉彩装饰的有机结合得以实现的。姹紫嫣红的釉彩使器物瑰丽多彩,彰显了器物浓郁艳丽、热烈奔放的艺术个性。

路宽认为,唐三彩骆驼精品很多,但最有代表性的还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这件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的唐俑,由一只骆驼和八个人物组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骆驼高大健壮,做引颈长嘶状。上面承载了八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一派和谐自然之景象。观赏这件艺术品,仿佛跋涉于漫长的古丝路,置身于大漠、驼铃、行囊、夕阳中。

本文作者程义伟(右)叶立群(左)与路宽先生合影

路宽绘画作品:

文章作者简介

叶立群,辽宁绥中人,文化学者,评论家。多年来致力于地域文化、文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已出版著作《当代辽西的文学世界》《地域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现代作家创作》《张成思美术创作研究》《晚清寓华传教士的跨文化传播》等多部。在《小说评论》《名作欣赏》《中国艺术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文化随笔、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等近百篇。

程义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美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曾著《沈阳当代美术史》《辽宁当代美术史》《韦尔申油画创作研究》《辽海文化镜像——辽宁当代文学美术研究》《辽宁文化艺术形态与精神重构——以宋惠民、韦尔申、白国文为例》《周卫油画创作研究》《黑土画魂——白国文的艺术与人生》《李连志艺术创作研究》《幺喜龙论——从文化角度考察》《幺喜龙书法艺术研究》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只提供交流与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fc/152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