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卷首语

温暖是这个世界永恒的力量

这是寒冬里平常的一天,收拾好一年的心情,我们又将迎来下一段征程。年,我们踏遍三湘四水,走过城市乡村,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也迎接着来自人世的温暖。我们倾听、我们观察、我们记录、我们感受。

每一次新旧交替,都容易让人感慨万千,我们感慨那些风云人物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也感慨那些无名人士的默默奉献;我们感慨潮流奔涌中的勇猛之士,也感慨日常生活中的良善之人。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这股力量,就是由爱、善、美所构成的温暖。它既席卷如海浪,也涓滴如晨露,既亮烈如春花,又温柔如月光。

是否还记得那位年仅25岁的女孩吴思?身患不治之症,始终笑对人生。“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她去世之后,她将自己的遗体奉献给母校——湘雅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这位医学生让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无上荣光。

65岁的孤寡老人身患癌症,他的同学凑钱为其治病并轮流照顾,这群毕业50年仍保持联系,并随时为陷入困境的同学提供无私援助的老人,如同一群银发天使,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敬。说什么“人情如纸张张薄”?人与人之间,无论亲疏远近,温暖从来不曾缺席。

温暖不止是守望互助,也有勇于担当。一辆三轮车刮蹭了路虎,三轮车车主与女儿主动上门要求对路虎车主进行赔偿,闯了祸,不逃匿,这不仅是勇气,更是骨气。而路虎车主拒赔,同样让人心生敬意。两位父亲,他们为儿女树立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也为他人传递出了正确又可贵的人生价值观。

不要悲叹人世无常,毕竟在无常的人世,还有那么多生命为了奉献而闪耀出最后的光芒;不要恼恨岁月如刀,因为在如刀的岁月里,还有那么多人努力地拥抱生活、拥抱世界。

一年又结束了,四季不言、天地大美。让爱给我们力量,让温暖与我们相伴,就在前方不远处,清风徐来、繁花盛开。■张英

下一页:

温暖留声:致敬,忘我救人义举

温暖留声:致敬,忘我救人义举

消防英雄救人不幸牺牲、挖机师傅只身下井救起坠井男童……

见义勇为,让生命之花温柔绽放

11月14日,王育永井下爬行余米救起6岁坠井男童。

有这样一群人,救人于危难之间,助人于情急之中。  

在险情灾难前,他们不惧逆行;在黑暗深井下,他们摸索前行;在冰冷江水中,他们毅然翻腾;在狂风暴雨中,他们浪遏飞舟……  

尽管也有英雄身死,也有扼腕叹息,但英勇救人的无私精神却透着一抹炫目的亮彩,感动并温暖着我们。  

年即将落幕,但温暖留声,让我们回望并铭记英雄身姿,向他们致敬。■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张洋银  

致敬词:

危难面前,他们舍生赴险,将生的希望给予他人,将绝境留给自己。  

生命高于一切,而生命在他们眼中绝非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使命与责任。  

关键时刻的纵身一跃,成就了他们大写的人生。  

湖湘多义士,胆气壮山河。  

故事1

救下轻生女子  

他却再无法归队  

原声

“他人虽走了,但逆行精神伴我们常在!”  

“刘磊好样的,是我们消防救援人员的榜样。他人虽走了,但逆行精神伴我们常在!”12月25日,常德市石门消防大队大队长邓力频对三湘都市报记者说,“我们都参加了刘磊的追悼会,英雄魂归故里,英气长存。”  

今年3月22日,苏州消防救援支队日常出操,常德籍消防员刘磊却永久缺席了。3天前,他在一次救援中,为挽救一名跳河轻生女子牺牲。  

3月19日,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清溪河新东大桥一名女子欲跳河轻生,盛泽消防中队出动6名消防指战员进行救援,其中包括来自常德的刘磊。救援人员到场后,消防车驾驶员张浩看见女子站在桥栏的外面,面朝桥面,一手扶着桥栏,情绪激动,现场民警正在桥上对女子进行安抚。叶勇胜、桑玉强边穿救生衣边往河道南岸赶去,刘磊和吴观彪则跑向桥上准备配合民警安抚女子。  

突然,情绪激动的女子从桥上跳了下去,叶勇胜立刻下水开展救援,游到落水女子身边。女子剧烈挣扎,原本在桥上的刘磊见情况紧急,果断跳入水中,并对岸上的张浩大喊“快把救生圈扔下来”。救援人员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女子拖上救生圈。  

眼看岸上人员也在帮忙拉救生圈了,叶勇胜回头看,却不见了刘磊的身影。也就是那一天,下河营救的刘磊永远无法收队回归了。  

故事2

6岁娃坠落污水井,他爬行余米救人  

原声

“没什么,就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宣传。虽然事后想起来觉得有点后怕,但我不后悔下井救人。”  

“当时得知小孩掉下污水井了,我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肯定是被水流冲走了,井底危险,一定要及时找到孩子。”12月25日中午,娄底双峰小伙王育永忙完工作,正在挖机上休息,谈起只身在井下污水中爬行余米救起坠井男童的事,他直言,再遇到类似情况,也会这么做。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工地上一名普通的挖机师傅,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不值得过度宣传。  

“一开始看到围了那么多人,我还以为是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在维权,准备问问看能不能帮上忙。一问才知道,有孩子掉进了污水井中。”11月14日,6岁的小磊放学途中不慎掉入6米余深污水井,瞬间被水流冲走。危急时刻,路过的王育永只身下井救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排污管道中来回爬行余米,成功救回小磊。  

“里面一片漆黑,我只能顺着水流的方向爬,一直在叫小孩名字,没有任何回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育永说,担心孩子已经昏迷,他只能一直往前爬,爬行了一段距离后隐约听到孩子的哭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地。  

两人回到井底时,消防、巡特警已赶到。消防员下井救人,小磊却由于过度惊吓,拼命抱着王育永不肯撒手。这时的王育永一身疲惫,他接过消防员放下来的绳索,在众人的帮忙下带着小磊奋力爬上了地面。孩子医院救治,王育永则悄悄离开了现场。  

“三湘都市报报道以后,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给我颁发了元奖金,镇里面也嘉奖了我元,我都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了。”王育永有些腼腆地表示,随着报道的媒体越来越多,他成了镇上的红人,“工友们经常开我玩笑,说我31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看在我人好,肯定有姑娘会看上我。可我每天泡在工地上,也没时间谈恋爱。”  

事情过去一个多月,王育永的生活恢复了平淡与繁忙,而他危难之时忘我相救之恩,却被小磊一家铭记在心。  

故事3

女子存款时遭抢劫,3位“骑手英雄”勇擒贼  

原声

“再忙,该管的事也得管。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外卖小哥,一群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忙碌身影,争分夺秒,将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市民手中。连上下楼都用跑的他们,在忙碌中还不忘伸张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勇擒歹徒。  

“我们工作很忙,也一直在路上。但再忙,该管的事也得管。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12月26日下午4点多,已开始晚高峰送餐的孙勇匆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那样的事,任何一个有正义感有血性的人看到,都不会坐视不管。”  

6月11日,张家界市民李女士在工商银行永定支行内一台自助存取款机存钱时,被身后一名陌生男子从存款机旁拉开,男子实施抢夺后迅速逃离。  

“我当时站在柜员机前输密码,要存的一万元就放在机器的入钞口附近。”李女士回忆起被抢的一幕,仍心有余悸。监控视频显示,当天,李女士进入银行自助服务区,选择了最左边的机器准备存款。突然,站在一米红线外的男子冲向李女士,将其抱起后甩出操作区域,随后,男子迅速拿起扎捆的一万元现金朝大门外跑去。  

幸运的是,李女士的求助声引起附近美团外卖小哥孙勇的注意,他联合同事追赶近米后,在一名摩的司机的协助下,3人合力将歹徒擒获。待路边行人靠拢报警后,他们又继续开始送餐工作。  

故事4

男子酒后坠江  

两人“秒跳”入水捞人  

原声

“身体好,水性好,下水救人只是举手之劳。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还会出手相救。”  

“我几乎每天都在杜甫江阁广场跳舞锻炼,身体还不错。”12月26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再次联系到几月前纵身一跃跳入湘江,救回坠江男子的张英林,他笑道,自己身体好,水性也不错,救人只是举手之劳。张英林说,救人一事,对他的生活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要说变化,可能就是每次到江边锻炼时,会更注意江边状况,“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还会出手相救的”。  

9月1日上午9时许,一名年轻男子坐在长沙杜甫江阁附近湘江河岸的护栏上,坠落昏迷后滑入湘江。事发突然,张英林和陈正国先后跳入湘江救人,一个没顾得上脱鞋,一个忘了拿出口袋里的两部手机。  

“一开始在水里没找到人,摸了几分钟才找着。”张英林说,水中施救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说实话心里有点慌,生怕救不到人。”两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男子救起后,看着他被抬上救护车,方才安心离开。  

“我老家在怀化溆浦县山区,来长沙快4年了,能够留在这儿生活,一直心存感恩。”张英林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早上8点至10点、晚上7点至9点都会在杜甫江阁广场跳舞锻炼。“我喜欢这个城市。平时在江边跳舞也是领舞,经常义务教学。”  

张英林告诉记者,救人后他医院询问伤者的情况,“医生说他喝了酒,以为自己被车撞了才受的伤,事情经过毫无印象。”  

得知伤者生命并无大碍,张英林安心地回了家。尽管没有一句感谢,被救之人甚至不记得所发生的一切,他也觉得很值得。  

下一页:

温暖留声:致敬向死而生大爱

温暖留声:致敬向死而生大爱

吴思捐献遗体“重回”母校、7岁女孩受捐幸运“换心”……

向死而生,无私大爱创生命奇迹

无私的“大体老师”吴思

7岁湖南女孩露露换心成功,孩子开心“比心”。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时至岁末,年的那些“向死而生的大爱”历历在目。    

25岁医学生吴思、74岁中南大学教授龙力强、84岁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院长谢长松、94岁湖南省内分泌学创始人伍汉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一份向死而生的大爱,却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无私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献身,担当“大体老师”。还有,出生仅5天的小熙捐献眼角膜和遗体;7岁女孩露露幸运“换心”,重获新生……捐献者们的大爱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同样的,他们的生命也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在世间延续。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刘镇东    

致敬词:

有一种人的生命并不受时间拘束。    

他们向死而生,把自己的遗体当做对世界的最后馈赠。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失去光明的孩童重新得以看清五彩世界,走向死亡的生命得以重获新生。    

对生命真正的热爱,就是在认清它的残酷之后依然温柔以待。    

故事1

捐献遗体,25岁女孩这样“重回”母校    

原声

“不进ICU、不插管,不做一切有损身体完整的治疗。”    

今年夏天,有一位名叫吴思的女孩如阳光般温暖了许多人的心,她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届毕业生,因子宫癌于7月5日下午离开了人世。根据她生前意愿,家属捐献了她的眼角膜,让一名10岁的美丽姑娘和一名17岁的帅哥重见光明,并将遗体捐献给了母校湘雅医学院,“重回”母校且将担任学弟学妹的“大体老师”。    

坚强、乐观、正能量……是吴思的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同班同学舒杰记得,在大二上第一节医学解剖课时,老师给吴思和同学们介绍目前可用于医学解剖的遗体来源非常匮乏时,吴思就已经动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她当时很认真地跟我们讨论,说自己死后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吴思妈妈吴菊蓉曾告诉记者,医院时,向医护人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进ICU、不插管,不做一切有损身体完整的治疗。”吴菊蓉流着泪说,自己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女儿为了保证自己身故后遗体的完整性。“她要完完整整地回到母校,保证母校师生的医学研究。”    

从捐献遗体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天,吴思的精神一直都在被大家铭记。期间,她被三湘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授予“天天正能量”一等奖,并获得“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网络票选第一名。    

故事2

从讲台到解剖台,他永远是“教师”    

原声

“我身体病理可以用的话,就给病理;病理如果觉得不好用的话,留给解剖;解剖也觉得不好用的话,我的骨骼还好,至少还可以做个骨骼标本。”    

和吴思一样,我国寄生虫学家、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院长、84岁的谢长松教授于11月21日捐献了遗体。去年8月,他就签下了遗体捐献协议书。他曾说:“我身体病理可以用的话,就给病理;病理如果觉得不好用的话,留给解剖;解剖也觉得不好用的话,我的骨骼还好,至少还可以做个骨骼标本。”    

早在年,谢长松便出现了心肌梗塞的症状,从此开始,病魔一直伴随他身边。心脏停搏、腹主动脉瘤、舌癌、肺癌、前列腺癌、尿毒症……3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手术难以计数,每一次他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病痛折磨,但他仍顽强地对生活充满希望。“越活越有意思,因为生活真的很美好,尤其是你与困难抗衡的时候。”这是谢长松教授年对两名本科生说的话,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何为生命的意义。他逝世前曾嘱咐亲友不要搞遗体告别;他深知解剖课的大体来之不易,对于成长中的医学生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坚持要把遗体捐给医学院。    

谢长松女儿谢平表示,“爸爸从小在湘雅长大,又在湘雅工作了一辈子,逝世后,又以另一种方式为学生们上课,他用他的一生诠释着湘雅精神,他生命的光辉将永远照耀我们。”    

故事3

7岁女孩幸运“换心”    

新生源自另一男孩的大爱    

原声

“移植器官不仅仅要让患者活着,还要‘健康地活着’。”    

正是因为这些捐献者的大爱,另一名7岁女孩露露接过生命的接力棒。    

露露年7月出生于衡阳常宁市荫田镇斛林村,满月例行检查时被发现患有心脏病。今年6月3日,露露突然陷入昏迷,医院诊断出心肌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等,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当时医生和我说,孩子随时可能猝死,我好怕……她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8天才醒,17天才保住命!”想起那几天,露露的妈妈尹平菊还是后怕不已。后来医生明确告诉这对父母,只有换心才能救她。“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胆。”尹平菊说。    

等待了三个多月,露露终于等到了心脏供体,来源于一个患了脑部肿瘤男孩的心脏捐献,露露获得新生,她将用这份大爱让生命延续。    

故事4

这个世界他只待了5天    

却将希望永留    

原声

“想让孩子的生命更有价值,让生命之源再延续。”    

捐献者与被捐献者之间就像是一场生命的接力,用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得以延续。    

3月8日,仅34周的小熙在江西早产出生了,而且带着先天性的肠道疾病。之医院进行治疗,但因病情突然恶化,在出生后的第5天,离开了人世。    

父亲吴永波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为了安慰我和妻子,表姐夫钟可提出,在孩子离开后将他的眼角膜等器官进行捐献,这是另外一种纪念的方式。”和家人商量后,吴永波同意了这个建议,决定将孩子的眼角膜和遗体分别进行捐献。    

“真舍不得,但这样做,才觉得孩子没有白来世上一遭。”吴永波含泪表示,想让孩子的生命更有价值,让生命之源再延续。    

湖南人奉献大爱

人重获新生

器官捐献是生命的一种选择,是希望和爱的延续,它让死亡和重生通过人性的善意,神奇地连接在一起,如同一场生死契约。    

年是湖南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第10个年头,一颗颗承载着“小我”与“大我”、小爱”与“大爱”的善的种子在器官捐献的领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截至年12月17日,我省历年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例,共捐出大器官个(其中肾脏个、肝脏个、心脏38个、肺脏11个、胰腺1个),使名重病患者重获新生。    

截至年12月17日,我省新增报名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人,同比年(人)增长%,比前10年的总和还多人,累计登记人。    

下一页:

温暖留声:致敬,至真至诚同学情      

温暖留声:致敬,至真至诚同学情

30多人轮流照顾患病老同学、全班同学成为他的“双腿”……

同窗情深,齐力搀扶共面坎与坷

12月27日上午,同学们将1万元正能量奖励金全数交给陈小平。记者杨洁规摄

12月23日,株洲市渌口区龙船镇中心学校七年级班的刘念旭被同学背出教室。记者杨洁规摄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      

一首《同桌的你》唱出了许多人心中对校园生活的青葱回忆,勾起了对学生时代的深切怀念,更是触碰到我们心底那份难以割舍的同学情。同学情在我们人生众多情感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浮现几多美好。      

有一种同学情,毕业50年后,昔日同窗有难还能一呼百应;有一种同学情,叫“我们替你尽孝”;也有一种同学情,是“我们做你‘双腿’”。      

时间可以改变彼此的容颜,却无法改变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更无法阻断他们之间的珍贵友谊。      

年,一群普通人,用凡人善举感动了我们,向我们讲述了:数年同窗读,一生同学情。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杨洁规      

致敬词:

桃李春风一场,少年心事曾挽天边烟霞。      

江湖夜雨十年,青葱岁月早化风流云散。      

纷繁世事里,一人陷足,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局外人看不懂的一点起念初心,一腔书生意气。      

至真至诚同学情!      

故事1

儿时同窗去世      

26名同学替他尽孝      

原声

“不但现在会照顾他们,我们会一直陪伴老人到百年之后”      

长沙县男子蒋忠患重病去世,26名昔日同窗主动站了出来,为了赡养好蒋忠年迈的父亲,自发地每月众筹元,送到老人手中。除此之外,还经常上门看望与陪伴,让老人知道还有26个“子女”在关心他。      

“蒋爸爸、蒋妈妈,我们来了。”12月26日上午,12名同学提着米、油、水果、暖手袋等,来到蒋忠的家中,提前陪老人过元旦。      

“不但现在会照顾他们,我们会一直陪伴老人到百年之后。”蒋忠的同学,“爱心养老钱”发起人之一的杨健告诉记者,“蒋忠在的时候我就经常来,蒋爸蒋妈对我们都非常好。现在蒋忠不在了,理所当然要照顾两位老人,帮蒋忠来尽一份孝道,让两位老人幸福地度过后半辈子。”      

本报报道后,杨健等26名同学获得了阿里巴巴颁发的元正能量奖金。经过商议,同学们一致同意将这笔奖金存入为蒋忠父母设置的赡养基金中,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钱时,将会启动这笔备用金。      

蒋忠的妻子王献萍话不多,家里来了客,一直在忙着端茶递水,没有停歇。今年7月份,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学吐露心声,希望同学们在他走后能帮衬一把。当时守护在病床旁的她原本以为,那一句句应承不过是客套话,没想到如今兑现了承诺。      

“幸好有他这些同学,家里才好一点。”王献萍说,公公有老年痴呆,婆婆瘫痪,孩子还小,丈夫生病时家里还欠了外债,留下这孤儿寡母日子不好过。因为要照顾公公婆婆,王献萍在家附近找了一份临工,每月工资元左右,有时遇上老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照顾,“实在做不赢,我一打电话求助,他们立马就会来。”      

故事2

毕业50年,30多位老人      

演绎“最美同学情”      

原声

“我们不能让陈小平落单,会一直管下去”      

“身体恢复得不错,正在筹第三次手术费用。”12月27日上午10时,记医院再次见到了陈小平和他的同学们。      

陈小平告诉记者,目前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因负担不起日均四五百元的医药费,身体稍加恢复后他毅然选择了出院,并借住在朋友家中,“今日是按时回来复诊、换药。要是没有这帮同学,估计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      

早年离异,老来不幸患癌,没钱动手术,也无人照顾。65岁的陈小平,在经历了人间最无助的寒冷后,又感受到了人间最幸福的暖。      

30名年过花甲的老人,中学毕业50年后,为了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汇成一股爱的暖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天轮流到病床前照顾他,演绎了最真实动人的同窗情。      

采访中,记者发现最先发起为陈小平募捐的老同学王保林不在病房。正在照顾陈小平的同学们说,三湘都市报和阿里巴巴发给他们的1万元正能量奖励资金全转给了陈小平,但远不够解决他第三次手术费用。为筹集手术费用和解决后面的生计问题,王保林、周惕根等老同学冒着严寒,向社区、街道,民政、医保局递交资料,申请救助,“手术费用还要八九万元,希望多帮他争取到一些费用。”      

周惕根说,三湘都市报报道了他们的事情后,被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新媒体转载,让他们这些同学意外成了“网红”,甚至还有不少粉丝。除了身边的朋友,在为陈小平申请救助时,相关部门不少工作人员也被他们的举动感动。      

“我们不能让陈小平落单,会一直管下去。”谈到新一年的愿望和打算,在场的同学都说,新的一年,希望陈小平能全面康复,“赶紧归队,参加我们的同学聚会。”      

故事3

有一种同学情      

叫“我们做你‘双腿’”      

原声

“以后我们一起上了高中、大学,我还会继续照顾他”      

株洲市渌口区龙船镇中心学校七年级班,13岁的刘念旭因为脑瘫致下肢行动不便,四处求医仍未能治愈。从刘念旭进入小学起,班上同学就齐心助力,做他的“双腿”,背他上下楼、上厕所,甚至还帮他擦屁股。      

“有了身边更多人的关心,现在刘念旭的状态比之前更好了。”12月26日,记者再次联系刘念旭的老师凌思时,她告诉记者,报道刊发后,引发了社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ms/146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