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文/东城阴阳鱼,个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百家号:东城阴阳鱼。

打开中国的历史,我们会看到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军事战争都和边关要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隘以其险要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古代一道道重要的军事屏障。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几乎每一次重要的战役都改写了历史,改变了历朝历代的命运。在这些关隘中历经战火最多的有五个,分别是:山海关、居庸关、函谷关、雁门关、潼关。这五大雄关是如何改写中国历史的呢?

山海关

山海关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古城。山海关是明长城的入海口,自古就是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城池约4公里,以城为关。城高14米,城墙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非常完善的城关。

山海关位于华北和东北的交界,自古不但是中原与东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交往的交通要道,也是战争时期兵家的必争之地。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始称山海关,成为扼守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山海关之所以出名源于两个人,一个是袁崇焕,另一个是吴三桂。

袁崇焕为一代儒帅,虽为文臣但是军事素养很高。广宁被后金军攻陷,袁崇焕被破格提拔,镇守山海关。在宁锦大捷中袁崇焕不仅率领军队击退清军,并使用红衣大炮震慑住清军,使努尔哈赤抑郁而终。

吴三桂最有名的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当得知陈圆圆被霸占后,原本已经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与吴三桂的部分明军以及多尔衮的清军在此地的九门口、山海关一带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激战。最终清军在吴三桂的协助下入关取得天下。山海关因此更加出名,也成为清朝代替明朝的关键点。

居庸关

居庸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南北两个关口,南面称为“南口”,北面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督建的。作为北京西北的门户,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控制此处要地。汉朝时居庸关城已经颇具规模,到南北朝时期关城建筑与长城连在了一起。此后历代都在此设关。

公元年7月成吉思汗麾师南下攻打金国。蒙古大军拿下乌沙堡后兵分三路,其中一路由哲别攻打居庸关。居庸关守御坚固,别哲不敢强攻,便引军诈退。金军误以为蒙古军虚弱可以吞噬,倾巢而追,直至德兴府鸡鸣山下。突然哲别麾军翻身迎击,将陆续赶来的金兵杀得人仰马翻,直杀至居庸关前,居庸关守将完颜福寿惊慌逃遁。就这样蒙古大军拿下了居庸关。

明朝建关后设施逐渐完善,南北月城、城楼、敌楼以及衙署、庙宇、儒学等建筑设施都已建成。清末以后关城建筑逐渐荒废,但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军事文化打开一扇窗。

函谷关

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据记载,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国依仗函谷关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国、赵国等五国联合秦,“至函谷,皆败走”。到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依靠函谷关抵御项羽。唐朝安史之乱时,唐军与叛军在函谷关进行了天昏地暗的“桃林大战”。到了年,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发生在这里。每一次大战都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地,也是古代中原文化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道。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了舍卫国与佛陀释迦牟尼论法,途中在这里传道《道德经》。“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也与函谷关有关。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都曾在此吟诗作赋。

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有“三晋咽喉,中原锁钥”之称,关于雁门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多年了。雁门关因其下面那座分割天下的大山,成了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春秋战国一直燃烧到了近代。作为中原王朝的北大门,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据史书记载,发生在雁门关周围并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多达余起。

公元前年大汉王朝为北伐匈奴,发万人开凿雁门关,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雁门关,此后汉军13次北伐匈奴。北宋时期杨业戍守雁门关,先后在周围建起九处堡寨,成为契丹国难以逾越的一道壁垒。到了明朝又开始大规模修复雁门关,形成强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为明朝带来余年的和平。

潼关

潼关以潼水而得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关口和县名。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交汇之处的关中平原东端,为陕、晋、豫三省的“金三角”,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说。

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开始设置潼关并废弃函谷关。南北朝时期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孝闵帝取胜后改潼关为“潼谷关”。明朝时潼关得到大规模的扩建。潼关地势,崖绝谷深,自古只凭一条关道贯通东西,为出陕入豫的咽喉。潼关历朝都是三战(可守、可攻、可战)之地,直到今天潼关县仍有许多村庄以“军”或“营”来命名。

战国末期诸侯联军仰关攻秦,秦人却开关迎敌,九国之师巡逃遁而不敢进。东汉建安十六年曹操率军攻打张鲁,与马超战于潼关。后因曹操的离间计拆散韩遂与马超联盟才取胜拿下潼关。唐末公元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明末潼关南原之战,李自成与明军大战,几乎全军覆没,仅率十八骑突围至商洛山。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攻陷洛阳,过陕县直抵灵宝十二河,距离潼关仅10公里,望关生畏而溃退,在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

东城阴阳鱼,写作为乐趣。

鱼眼观古今,思想皆可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xw/149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