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新梅互联摄

梅州

全域皆美景,处处藏古韵

秀美山水、田园风光的背后

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新梅互联摄

一围围古楼瓦房,一条条小巷古道

四处洋溢着古朴悠然的气息

今天,小编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

年由文化和旅游部等

6部门联合发布的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

位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梅县区境内的

罗田上村等九个

中国传统村落

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团委

罗田上村位于梅南镇莲花山脉的九龙嶂下,村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山高林茂,层岩叠嶂,环境优美。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团委

这里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著名诗人李金发的故居“承德第”就位于此,是李金发的父亲李焕章到非洲毛里求斯经商取得成功后回乡兴建的。

梅县区松口镇桃宝村

来源:梅县文旅

桃宝村,又称陶皮坑,因村城中多处地表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陶瓷土资源而名。据区文物部门考证,村中的寨下山还留有多年历史的古窑址,至今仍残留有不少陶、瓷器片块。

来源:梅县文旅

桃宝村附近有南寿峰旅游景区、松口古镇、喆庐(丘哲故居)、松口图书馆旧址、邓太乙墓等旅游景点。

来源:梅县文旅

梅县区松口镇富坑村

来源:梅州日报

富坑村,又名虎坑村,村中发现有钨矿资源,加上森林丰富,出产大批柴、炭、竹、木等产品,人们向往富裕生活,因而得名富坑村。又因“富”和“虎”客家话的发音相近,所以村民至今喜欢称它为“虎坑”。

来源:梅州日报

富坑村位于松口镇松东片,下辖青草湖、大虎坑、小虎坑三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

梅县区南口镇竹香村

新梅互联摄

竹香村,原名赤竹庵,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因村中有个庵堂叫赤竹庵而得名。该村现存传统民居17座,代表性的有塘门口围龙屋和岭下贡元围龙屋。

来源:梅县文旅

竹香村有耕地亩,其中飞水田亩,山林地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梅州金柚和水稻,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村里民风淳朴,邻居和睦相处。

罗利光摄

梅县区南口镇蕉坑村

新梅互联摄

蕉坑村,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因村庄自北向南一坑而贯,形似香蕉而得名,又叫“鸡肠坑”。该村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4座。

新梅互联摄

来源:梅县文旅

梅县区南口镇瑶美村

新梅互联摄

瑶美村,始建于明代,相传因地处古窑最北端之尾而称“瑶尾”,年改称“瑶美”村。该村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22座。

来源:梅县文旅

梅县区南口镇瑶上村

新梅互联摄

瑶上村,始建于明朝初年,原称“窑上”,因谐音而得名。村庄坐落于四面环山的丘陵地带,主要山峰叫“双峰笔”。该村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15座。

来源:梅县文旅

梅县区南口镇锦鸡村

来源:梅县文旅

锦鸡村,群山环抱丘陵起伏。传统建筑以围龙屋为主,大都保存完整,多建于明清两朝,是客家梅州林氏宗亲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祖先从广东蕉岭新布镇尖坑村迁徙而来,开基始祖为显彰公。

干庐来源:梅州零距离

房屋主体是上中下三堂四横杠,房屋梁柱选料粗大且精致,比一般围龙屋显得高大挺拔,故在厅堂和房间都让人觉得宽敞明亮。房屋始建于民国初年,几幅山水壁画保存非常完好,将军第虽然是年久失修,但仍是中国客家房屋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顶级珍品。

梅县区南口镇铅畲村

新梅互联摄

铅畲村风景秀丽,主要农产品有豆瓣菜、草莓等,村内资源有花岗岩等。

新梅互联摄

铅畲村民居建筑具有较浓厚的客家风格,部分老建筑遵从围龙屋传统形制,屋顶前低后高,厅堂主次分明,梁柱精雕细琢,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

走近它们

我们领略到的

不仅是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梅州

更是一段悠扬绵长的客家发展史

“东亚文化之都”小贴士

“东亚文化之都”是深化中日韩文化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动,是落实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人文领域共识的重要成果,也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落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倡议的具体举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xw/156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