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8180.html汝南古城西门外,有一处芦苇遍布、鹅鸭云集的湖泊。那里本是历代筑城修墙取土后形成的洼地,在北宋之前就建成了秀丽雅致的景观,世人皆称小西湖。汝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韬武略的经国人才灿若星辰。由于地处淮北平原,两千年前就是贯通中原地区的水陆码头。为了方便人们览胜阅景,陶冶性情,当地州府就在小西湖中建了岛屿,岛屿上栽植名贵花木;在湖内种莲养鱼,并建有飞檐立柱的翠光亭和待月台,亭台相间,清幽雅致。在小西湖的一角后人又建了待月楼,供游人赏月、就餐、住宿,楼匾曰:水天一色。清庚子进士孔暹在《月夜宿西湖水天楼》诗中写道:冰轮涌上照湖头,隐见诸峰望未休。胜地耽来慵就枕,幽怀畅处尽忘愁。寺钟敲罢鸥飞浦,邻笛声高月满楼。回忆十年曾过此,今宵情趣始全收。基于唐朝时汝南初置予州,宝应初以避讳改为蔡州的缘由,络绎不绝的文人雅士就把小西湖与城南侧的小南海并称为古蔡州八景之一。北宋进士孔武仲,江西峡江县人,一生著说百余卷,是孔子四十七代孙。他与哥哥孔文仲弟弟孔平仲文藻相晖,合称三孔。黄庭坚誉之曰:二苏联璧,三孔分鼎。孔武仲因朝廷党派斗争激化被免职,他与欧阳修、苏轼、苏澈、黄庭坚等人诗词唱酬,交往甚密。孔武仲曾经隐居在汝南,与蔡州知州刘邠一起登翠光亭写有这样一首诗,诗曰:亭下湖光凝不流,银灯玉斝缀绸缪。主人今是真黄霸,民誉仍推郭细侯。还有他在待月台与诗友饮酒后,观小西湖美景写道:亿曾醉看仙翁村,骑马重来二十年。百尺湖台蘸春渌,月华依旧到樽前。描写翠光亭亭下湖光凝不流和描写待月台的百尺湖台蘸春渌的传神诗句,后来被收录入了《汝宁府志》(上册),成了佐证汝南小西湖历史身份的标签。提起西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杭州西湖十景。其实杭州西湖十景的真正形成是在南宋时期,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胜景,是南宋时期官宦商贾、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对于中原人士不得不南迁的无奈,再秀丽的景观也化解不了他们北望中原的乡愁。说起杭州西湖,世人还会想起苏轼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其实汝南人心目中也一直留有一位才色绝世的妙龄女,叫窦桂娘。她是窦良的女儿,当时汝南流传有:欲娶窦良女,如喝天河水的歌谣。后来窦桂娘为家为国香消玉碎。她没有被上古代四大美女,也没有被列为唐朝四大才女,是因为她所处的时代没有给她提供更大的舞台。窦桂娘的凄美故事早就被搬上了戏剧大舞台,就连创造晚唐诗歌高峰的大诗人杜牧也为其写了《窦烈女传》。如果汝南小西湖要遴选一位形象代言人的话,估计非窦桂娘莫属。借用苏轼的那句诗可赞曰:欲把西湖比桂娘,待月翠光家国长。汝南小西湖后历经战火摧残,旧址尚存,景色俱毁,没于民间荒野。明朝进士傅振商,汝南人,他在中秋的一个晚上到西湖观赏秋月,有感而发。写道:翠光亭畔渺烟萝,净揽银蟾缀素波。待月台空人已去,湖光如镜照霜娥。再往后及至清末民国,小西湖锦绣溪边寻浅碧,翠花池畔渺烟萝的佳景,如海市蜃楼一样留在当地人的回忆里,进而成了不可触摸的痛。年小西湖改造建设项目拉开了帷幕,年一块占地面积约97.7亩、水域面积45.8亩的西湖公园正式开园。根据汝南县城区规划,对现存的西湖遗址,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整理,基本恢复了古西湖的原貌。清理了湖中的淤泥,埋了暗渠,重建了翠光亭、待月台,还修筑了环湖道路,拓宽了绿化带,植了松柏、杨柳,安放了儿童滑梯,规划了羽毛球等健身场地。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与凉亭、湖水、野鸭、水鸟等交相生辉,秀丽宜人,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户外共享空间。这座水清、景美、岸绿的开放式复合功能公园,为汝南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秀雅小西湖的归来,恢复了名胜古迹。茶余饭后,节假期间,人们自由地在公园里徜徉,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那一串串开心的笑声,也是一处处流动的风景,同时也是对这个充满活力新时代的最好见证。漫步西湖公园,蓦然想起了一首歌: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郎瑞杰李雪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xw/161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