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24/6188562.html

前言

我区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群众历来有选种和输换品种的习惯。“种田必须勤换种”,这是我区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对品种选择、运用的经验总结。

解放前,反动政府从不领导群众生产、关心种子工作,品种逐渐退化、混杂。解放后,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号召群众选种、留种,推广良种,奖励育种,使种子工作欣欣向荣,良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年高级合作化实现以后,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引用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优良品种发展生产。因此,除积极引进外地良种进行推广外,并进一步发动群众对地方品种广泛地进行评选,基本满足了增产的要求。随着良种面积迅速扩大,在品种上选优去劣,以致生产中表现产量一般的农家品种,有迅速淘汰的趋势。深感我区丰富的农家品种资源是祖国的宝貴财产,是今后育种的可贵的原始材料,因而,自年开始,对区内水稻、小麦、油料、茹类、豆类、杂粮、录肥等作物的农家品种,有計划的进行調查和征集,至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交专、县农科所保存,并进行选育。年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又进行了复查、核对。遗漏的进行了补征。为了广泛的交流与利用品种,今年来系统地进行了整理,汇编成册,供各地引用栽培的参考,籍以向伟大的国庆十周年献礼。

本誌共包括:稻个、麦96个、茹84个、杂粮个、豆类个、油料47个、录肥3个,共品种个。自调查、核对、整理至编写,前后历时三年,虽反复校正,但由于汇编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对品种特征、特性深入的研究尚属不够,錯漏之处,实所难免。希各地农民群众及育种工作者加以指正。

邵阳专署农业局

年9月

突然不想展开来谈了……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册年邵阳专署农业局所汇编的《邵阳专区农作物品种志》,其中《邵阳专区自然概况图》一目了然,涟源(其时娄氐镇属涟源县辖管)、双峰、湘乡均为邵阳专区辖管,《湘乡县志》有载:

年11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命令,湘乡县改属邵阳专区。

年7月10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湘乡县划归湘潭专区管理。

尔后,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含冷水江市)相继从邵阳地区析出,另置娄底地区(现娄底市);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农业、农村、农民摆在国计民生的重要位置;湖南省境内,道县玉蟾岩出土的公元前1万年以前的人工栽培稻、圆形陶器和澧县彭头山文化遗址都证明了湖南人先祖开辟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块水田;邵阳专署农业局所汇编的《邵阳专区农作物品种志》,较为系统地收集了湘中地区当时种植的农作物的品种和类型,从稻谷类、麦类、茹芋类、杂粮到豆类、油料作物、绿肥作物,名目繁杂,品种奇多;稻谷类就有红脚早、一股香、观音早等近种,薯芋类有宁远三十早、胜利百号等多种,诚如前言里所说,共有个品种;

具体到稻谷而言,那时的稻谷产量普遍较低,来斤,来斤,到后来的农垦58产量稍高一点,直到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问世,才真正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稻谷产量问题;年7月19日下午,同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涟水村下江组三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农聊到当地当时的稻谷品种,言:(上世纪)五十年代,种过红米中粘,大概是公共食堂时期吧,每亩产量有四百多斤,后来到六十年代,又种过绿青厚,禾叶粗壮,产量每亩有五百多斤,到七十年代初,种过圆粒矮,圆粒矮是早稻,再又是农垦58,亩产达到七百多斤,还提出了跨越八百斤的囗号,农垦58煮出的饭好呷!再到后来,就普遍种杂交稻了……

几位老农提到过的水稻品种我并没有到书里去查找,脑海却跳到另外一个层面上;中国地域辽阔,耕地面积广,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耕地抛荒问题日趋严重,民以食为天,粮食实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区农业局,在农村离我们愈来愈远的今天,“农业局”是一个像稻穗一样沉甸甸的词,不光鲜但饱满,不亮丽但朴实……

娄氐镇文史馆编委会:

莫俊、宋国洪、胡业、江东、刘秋阶、周曙辉、吉利河

“娄氐·在地”

我们一直在用平视的目光看娄氐

联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f/117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