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作为一种常见的米制品,在我国南方的家家户户几乎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然而各地的米粉在形态和味道上都不尽相同,光是米粉本身就有宽扁粗细之别,做法也有蒸、煮、炒等等之分,更遑论各地种类不计其数的特色码子。青树坪米粉就依靠着与许多米粉制品迥然不同的特征,成为独树一帜的地标性美食。 青树坪米粉,顾名思义出自娄底市双峰县青树坪镇。青树坪镇是一个典型的湘西南小镇,因此这里人们最爱的米粉在口味上自然离不开一个“辣”。端出一碗青树坪米粉,一入眼就是那油润醇厚的红汤。这抹亮眼的红色在湿冷阴郁的早晨让人精神一振。端起碗“哧溜”一口下去,那醇和的辣味足以唤醒因为晨起而疲乏困顿的你,为新一天的工作学习开上一个元气满满的好头。 青树坪米粉——诱人的美味然而这碗声名远播的米粉可不止一个“辣”字。首先,就米粉本身的品质而言,青树坪米粉也颇为独特。米粉作为经典米制品之一,大多具有柔、绵、粘、糯等特点,口感较软;而青树坪米粉相比于普通米粉,口感韧劲更足,粉条本身更具有弹性。它粉条纤细而质地紧密、韧性十足,吃起来分外爽口。轻轻一吸,顺滑的米粉便涌入你的口腔,牙齿微微一抿米粉便齐齐断开,Q弹的米粉在口腔内翻滚、拉扯,颇有异趣。 质地优异的米粉需要优异“配角”的衬托才能更加出彩,在青树坪米粉上浸淫半生的刘祥娥深谙此道。她家的米粉店位于青树坪镇工农坪,已经持续经营了30年之久,“双青工农坪老米粉店”的名号在当地深入人心。在刘祥娥看来,一碗合格的青树坪米粉除了本地的米粉条外,浓郁鲜香的汤头、辣而不燥的辣椒油、酥香紧致的肉片和金黄的荷包蛋缺一不可。“我母亲开了10年米粉店,然后传到我手里又是20年。”谈起青树坪的米粉,刘祥娥滔滔不绝,“从我记事起,青树坪的米粉就是这样的。” 经营三十年的老店汤头每天要用筒子骨与八角、桂皮等香料熬制4小时以上;码子选用几乎全是瘦肉的猪后腿肉切片,先炒后炸,再放入每天现熬的辣椒油中……这些朴实无华的“秘方”,构成了30年来刘祥娥对于米粉的全部记忆。 对于家乡米粉,每个青树坪人都有印刻在各自心间的美好。青树坪镇栗山村年近70岁的老支书匡解庄也不例外。老人家表示,在他儿时,米粉就早已是青树坪人难以割舍的美食。“当时的米粉全是手工制作,但是工艺和今天基本一致。不过当时连米粉本身都是奢侈品,更别说肉了。”那时基本只有过年时全家才能吃上一碗米粉,码子也只是随处可见的白菜、野芥菜。然而孩子们依然会一碗米粉而欢呼雀跃,“不吃它就好像没过年一样”。 正在自然风干的晶莹的米粉如今的米粉制作早已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不过生产工艺上依然沿袭旧法。据青树坪米粉制作商海能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匡帮凡介绍,青树坪米粉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时至今日依然大同小异,只是更加精细、标准。选用本地优质早稻籼米,米的粘性不如晚稻米那么强,制作的米粉则更爽口。将米清洗后充分浸泡6-8小时,而后使其自然沥干。用粉碎机将大米打磨成细米粉,“采用粉碎机可以将大米打成更细的颗粒,从而使米粉更细腻,口感更好。”随后在磨好的米粉中将加入些许的玉米淀粉,这将进一步增加米团的柔韧性,也是青树坪米粉独特口感的来源之一。将米粉团反复搅拌后拉伸出一根根细长的米粉丝。而后进入“老化”阶段,也就是将粉丝放入密闭的空间内,用50℃的蒸汽将米粉蒸制1小时,如此米粉颗粒更为凝聚,从而更加筋道。最终粉丝经过自然风干即成。 更具韧性与弹性的粉条这些不仅仅是工艺的传承,也是文化和情感的传承。所以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当下,不再是稀有物品的青树坪米粉却依然让所有当地人念念不忘。亚里士多德曾言,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生长在相似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下的人,在一定行为、思想上拥有一致的标准,青树坪人对于家乡米粉便是如此。青树坪的男女老少们原本各不相同,然而对于米粉的眷恋,“刘祥娥”们与“匡解庄”们却别无二致。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文/蒋振图/陈杰 长按图中关爱白癜风患者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