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为什么读书?1.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2.多读点书,多学一点知识,少说一句求人的话。3.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力量推动你往前走。一起读书二八字家诀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秉性风格与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曾氏一族,远祖居于江西,清初迁至湖南湘乡大界里,嘉庆十三年(年)又迁居白杨坪。白杨坪界于湘乡、衡阳两县之间的高嵋山下,离湘乡县城里,今属湖南双峰县。这一带丘陵起伏,山青水秀,竹树隐映,风景十分秀美,但是交通不变,山环水绕,消息闭塞,正如曾国藩所说,这里的山野是“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据曾国藩后来考证,曾家数百年世代务农,无功名者,是默默无闻的寒族。前文已述,曾国藩出生时,其曾祖父曾竟希年70、祖父曾玉屏37岁、父亲曾麟书21岁。当时,祖孙三代连个秀才也没一个,家庭经济状况也不佳,曾国藩出世的曾家真可谓是寒门冷籍了。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竟希搬来白杨坪,白手起家,克勤克俭、苦苦积攒点钱,盖了几幢茅屋,置了几亩田地,亦耕亦渔,勉强糊口。曾竟希为了脱去寒门冷籍,在家道渐苏的情况下,送子读书,以期“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曾玉屏虽进了私塾,一则家境维艰,二则天资不丰,并未读熟几句书便辍学不读。不仅如此,而且染上酒食争逐、游手好闲的习惯。到了30多岁,父亲去世,家庭负担落在他的肩头,父亲生前的遗愿,孙子“巨蟒转世”的神话,都促他猛醒,痛改前非,做了一个“回头浪子”,踏踏实实地干起农业。他起早贪黑,开荒辟林,种园养猪,捕鱼打柴,拼命地干。省吃俭用,开源节支,十几年后,曾家境况,大为好转,蒸蒸日上。曾玉屏的勤劳、刚正,成了白杨坪的中心人物,庄邻庄舍有了纷争、诉讼、红白喜葬、天灾人祸,都自动找他拿主意,排难解优。曾玉屏主持的曾家,并没有史书上说的“大地主”的规模,他一生都是率领妻、子勤奋耕作,也极少有什么剥削行为,大收大割时,或许花钱请人抢收抢种是有的。曾玉屏治家极严。一家大小,妻子王氏大他7岁,有子3人:长子麟书,字竹亭;老二早殇;老三曾骥云一生无子、以麟书子曾国华为继。全家务农,供子孙读书。玉屏创制一套家规,称做“八字家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早起,早起三朝,可当一工。扫:扫除,清洁卫生,不可忽略。考:祭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宝:睦邻,患难相顾,惟善为宝。书:教育,读书明理,普及知识。蔬:种菜,园有蔬菜,四季常新。鱼:养鱼;鱼跃于池,活泼泼地。猪:养猪,庖有肥肉,养老待客。这八件事家里无论老幼必须做到。同时要求家庭成员禁绝疏远六种人:算命的、看风水的、巫道、巫医、和尚、闲客。后来,曾国藩继承家教衣钵,为之编成顺口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曾玉屏悔恨自己少年不努力读书,不惜代价,培养儿子读好书,高中功名。无奈曾麟书的天资也较差,终日苦读,先后参加过17次考试,耗去大半生精力和光阴,直到40多岁才补上个县学生员。就在曾麟书补上秀才那年,儿子曾国藩也随父应考,得了个备取贡生,第二年便考取了秀才。曾麟书熬上个秀才,就算到顶了,心力皆已瘁尽,而儿子中秀才的第二年便中了举人。自己明知远远赶不上儿子了,于是放弃再考,安心在家当了教书先生。曾玉屏见到曾国藩比儿子要有出息,也应了死去父亲的“梦麟之兆”(即梦蟒),加倍培养孙子,终于把曾国藩送上了科举之途的顶端,中了进士,点了翰林。曾氏的家庭教育、“八字家诀”,尤其是祖父曾玉屏的家教家规对曾国藩影响甚大。他终生没有忘怀祖父的遗训,时刻用祖父的家诀教育子孙,要求属下。直到自己的兄弟成了地方大吏,仍旧要求曾氏子弟媳侄勤俭持家,不许脱离生产劳动。他穿不尽的官服朝靴,但日常穿戴仍要求女儿、媳妇为他做衣、做鞋,以此要求子女、考查自家女儿和媳妇的女红。曾国藩点了翰林,全家欢庆,而祖父却向家庭成员宣布:我家虽出了翰林,但仍要以耕田、种菜为生,不能靠做官吃饭。到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时(曾国荃也成了浙江巡抚),给家里去信,说曾氏“极盛”之时,更不能忘祖宗家法,牢记不能靠做官吃饭的家教,不能丢“八字家诀”,要在“作田上用功夫”。

感兴趣可以买正版纸质书或电子书来读全文哦。本文来自《曾国藩传》,部分来自于网络,以上内容仅学习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侵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f/137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