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大倒苦水:年龄过了35岁,事业没什么大的起色,挣着一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薪水,感受不到丝毫快乐。职场真的就是一个冰冷的场所,没法获得幸福感吗?

乍一听幸福感这词出现在职场中有那么一点矫情。

可是仔细一想,我们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花在工作上。以我们22岁工作、60岁退休来看,我们至少要工作38年,不想办法从工作中找点乐子,获得幸福感,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很难对工作始终保有热情,并产生自我激励。

可见,幸福感并非只是感情生活的专利,在职场中同样不可或缺。

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呢?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模型:PERMA。这是由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幸福心理学五要素,分别是:

积极情绪PositiveEmotions投入   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 Meaning成就   Achievements

PERMA

五个单词首字母就构成了PERMA模型。

01.

积极情绪

1.积极情绪如何发挥作用?

积极情绪包含兴趣、快乐、满足感、爱、自豪、感恩等感受。当人们处在积极情绪中时,会变得更加专注和开放,从而会有特定行为的趋向。

比如会尝试新方法、寻找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做创造性的变革等。

心理学上把这个作用叫积极情绪的拓展作用。

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各种行动的可能性,从而拓展人们的注意力、认知和行动的范围。

比如:

喜欢跳舞,会参加各种舞蹈比赛,并为了拿到好成绩而不断努力(行动的拓展)喜欢某个人而喜欢他所喜欢的一切,所谓爱屋及乌(注意力的拓展)对现阶段生活状态满足的人往往比较豁达(认知的拓展)积极情绪在发挥拓展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够帮助人们构建持久的身体、智力、心理和社会资源。

比如,快乐会激发人们玩耍的冲动,小朋友就是一个典型。小朋友们在玩耍的的过程中,通过共享愉悦、兴奋,增强了社交能力,社会资源在这时已经埋下了种子;同时玩耍也能促进大脑的发育,这样就构建了智力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长期储存,便于日后提取。

这是积极情绪的构建功能。

通过积极情绪的拓展——构建功能,我们拓展自己的思维、行动,进而构建持久的个人资源,最终促成幸福感的增加和个人成长;而幸福感又会反过来作用,让我们再次产生积极情绪,形成良性循环。

积极情绪的作用机理

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研究发现:

如果我们感受到的积极情绪是消极情绪的五倍之多,那我们的人生将有更大的可能变得丰富多彩、积极主动、内心幸福、并且激情澎湃。

可见积极情绪对于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性。

2.如何获得积极情绪?

想要经常保有积极情绪,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主动创造:需要我们通过行动和思考刻意创造微小的积极时刻。

比如办公桌上装点了一束鲜花,对同事的好衣品毫不吝啬的夸赞等。

2)停下脚步:放慢、观察,注意到那些美好事物的发生。

前者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区,做刻意训练。我们每天被职场的各种琐碎打扰,想要做到自主创造积极时刻,略微困难;所以我建议不妨从停下脚步,感受周遭美好的事物开始。

即使办公室再纷繁复杂,也总有一些小美好。比如:

自己掐的一枝绿萝长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和昨天比,自己又学会了一个EXCEL函数;今天的穿搭吸引了好多人行注目礼.....抓住这些美好时刻,从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你的心态也会变得积极。

记得《安家》中房似锦对宫蓓蓓说:

当你被生活磨得千疮百孔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这里就是你独处的空间,让你不出家门,就能看到诗和远方。

那一刻,宫蓓蓓的眼神里就是幸福。那片星空就是她快节奏生活当中的一点小美好。

所以,想要保有积极情绪,先要学会驻足停留,感受周边的美好,这是获得幸福感的基础。

02.

投入

获得幸福感的第二个要素是投入。

1.如何作用?

一方面,投入要求我们一旦做了决定就要放手一搏,而不是瞻前顾后;另一方面,投入也要求我们要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三心两意。

投入工作时,我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被调动到最佳状态,我们会着眼于当下的工作,即使遇到困难我们也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高效工作、解决问题、按照既定节奏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切尽在掌握和获得收获的感觉,会带给我们满足感和幸福感。

但是现代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人们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琐事打断,尤其在职场中,真正能沉下心来做事的人少之又少。

有些是客观条件造成的,比如没完没了的会议,有些则是人的惰性使然,比如今天推明天。

投入工作成为了一个稀缺品。

2.如何做到投入?

这里提供两个建议:

1)双峰哲学

双峰哲学来自美国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用以提高人的专注力。

简单来说:

将我们日常工作的时间区分出需要高度专注时间和非专注时间,专注时间做一些需要耗费复杂脑力的事情,比如规划行动方案、写报告等;非专注时间里则可以做一些浮浅工作,类似收发邮件、整理文档等。

由于我们保持专注的时间上限大约为4小时,加上在工作场所的各种干扰,实际设定专注时间不宜太长,1-2小时为宜。

这样既比较容易实现,也有助于精力的恢复。

专注的时间里我们全身心投入,享受整个过程,就能收获投入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每日必做清单

工作的不同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任务目标,如果从目标倒推我们的行动,那就需要明确我们每天要为实现目标做什么。

设定属于自己的每日必做清单,作用在于告诉自己今天无论多忙多累就要把这个清单上的事情做完。

比如每天必读的50页书,今天必须将报告的第二部分做完等。

每日必做清单有助于克服惰性,帮助我们提高专注力和投入程度。

如果每天都有事情逼迫我们投入,久而久之,我们会将做事投入内化成我们的习惯。

足够投入一定会带给你正向的反馈,让你感受到职场中的幸福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03.

人际关系

1.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家克里斯·彼得森说:

幸福的每一次研究,其结果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他人很重要。

这里他人的本质,其实就是人际关系。

首先,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有益身心健康。

一个人身处和谐、融洽的团队中,会心境轻松、态度乐观;反之,如果人际关系欠佳,则会影响人的情绪,会产生焦虑、不安,严重者还会抑郁。

这是精神层面。

其次,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事业成功。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我们处理好和上级、同事、合作伙伴的关系,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建立各种人脉。

过硬的专业能力+正确的处事技巧+广阔的人脉资源的组合,在职场中想要平步青云也不是难事。

这是物质层面。

人的幸福感就是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感觉到富足时产生的。

2.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就是说自己发达也要让别人发达,自己过得好应该也让别人过得好,这是儒家思想当中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也就是利他思维。

人们在社交中有三种角色:

1)接受者,只想从一段社交关系中获益,不愿意付出;

2)交换者,倡导互不相欠,你给我一分,我还你一分,既不想占对方便宜,也不想太过吃亏;

3)投资者,先付出后接受,不把人际交往作为交易,不以得到回报为前提。

往往第三种角色能尽快从人际交往中受益。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储蓄一样,总是先主动投入存款,才能获得红利。

投资者角色就是要求我们用利他思维来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

具体到职场中利他思维的应用,则是多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比如:

在需求又被延后的情况下,比起指责产品经理的无能和技术的傲娇,不妨思考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需求太过复杂短期难以实现,还是人手不够?搞清楚原因第一给予理解,第二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找出其他解决办法,这样比单纯抱怨和撕X更务实。

再比如:

客户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要求,不要急着马上否定。而是去了解、分析客户提出这样要求的背后有没有什么隐情,了解了他的真实需求后,针对不可能的方案再提出替代方案,就更能说服和打动客户。

总之,在职场中沟通和协作时,时时处处要学会从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先利他再利己,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之后,就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04.

意义

说起意义,我脑海中回荡的是《生命的意义》当中的金句: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男主的这番慷慨陈词,让我们感受到能够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奋斗终生是多么幸福,这份幸福感就来源于对于自己生存意义的认知。

我们也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寻找一份意义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确定自己的身份

此处的身份并非身份证上的那个身份,而是我们要思考两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也就是我们如何定义我们自己。

对自己的定义不同,使得我们的人生选择大相径庭。

比如:

你的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公司,邀请你加入。这时候,你的选择可能是:

为朋友打工,做一名普通员工;和朋友一起创业,成为合伙人;为朋友提供专业咨询,成为他的乙方。

你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你如何定义自己:你是要做按部就班的上班族,还是和他人共担风险的创业者,或者是自担风险的独立创业者。

定义清楚了自己的身份,才能清楚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才能逐渐找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感。

所以要花些时间定义自己的身份。

2.做价值排序

确定好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明确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哪些事情对我们更加重要,由此可以对我们身边的事情进行价值排序。

比如:

你更愿意多赚钱,哪怕,还是追求安稳舒坦,宁愿少拿一点儿钱;你是喜欢大城市的快节奏,还是小乡镇的慢生活;你作为创业者,是想做出一款好产品,还是想赢得高额利润;你作为女性,是想趁着年轻拼一把事业,还是愿意在家相夫教子。......所有这些选择都基于你的价值排序,做那些价值排序前列的事情会让你更觉得有意义。

3.学会取舍

不过即便我们做了价值排序,我们也不可能穷尽我们人生清单上的所有事情,总有轻重缓急之分。

价值排序提供了一个重要性的维度,我们还需要考虑紧急性这个维度。

并非价值排序靠前的所有事情我们都能完成,某个阶段内,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一件或几件事情。

对于那些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快速完成;而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以暂时舍弃,但要做长期计划,因为这可能是让我们获得意义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则要有所选择,看可否舍弃一些价值清单排序靠后的事情;至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就彻底丢弃好了。学会取舍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以帮助我们获得意义感。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思考和训练,我们选择的事情一定是对我们来说更有价值的事情,这些事情会让我们觉得意义非凡,从而产生幸福感。

05.

成就

按照世俗的定义,成就就是事业有成,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但是,在PREMA模型中,成就指的是实现有意义的、有使命感的目标。

诚如上文所说,不同的人自我定义不同,对于能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的感受也就千差万别,因此对于成就的追求也就不尽相同。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

想要实现成功,必须让人们感觉自己能够游刃有余、熟练的掌控身边的环境。

所以关于如何获取成就,我有两点建议:

1.设定明确但略有难度的目标

前文所提的世俗眼中的成就,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只是能实现的人少之又少,像王健林的小目标赚1个亿显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更务实的做法是我们设定明确的、略高于我们现有能力的目标,这样既能通过努力够得到,又能跳出舒适区实现个人成长,这种成长可以带来最高水平的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

2.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的热爱

即使有时候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我们也未必一定会有幸福感。

比如:

过分追求体现肤浅渴望的外在目标,像金钱和名誉,并不会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或者以别人的目标为自己的追求,像很多孩子承载父母的梦想,目标的实现对于他们来说是解脱而非幸福和满足。

所以目标的设定一定是基于内心真正的热爱,真正的向往,这样才能带来持久的、稳定的幸福感。

这就是PERMA模型中的幸福力五要素,想要面面俱到着实有些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先从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开始,再一步一步改善其他方面。

因为五要素之间彼此关联,某个要素表现足够好,势必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

比如,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有意义,你就会足够投入,有很大可能你会取得你期望的成就,进而让你产生积极情绪;你的成就也许又能帮助你发展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等。

有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尤其是尔虞我诈的职场,谈幸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但在我看来,找对方法,改变心态,这件奢侈的事也可以为之。

记住:积极情绪、投入工作、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有意义的目标、有价值的成就,牢牢抓住它们,就会让你在职场乘风破浪时增加那么一点幸福感。

如果幸福感是一个奢侈品,那么这一点点幸福感也足以值得我们努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f/149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