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不想住在这里……”

“昨晚脚又疼了一晚上。”

“要等多久才能做手术?”

看到小琳发过来的,戴阿姨一边宽慰她“困难是暂时的”,一边心里也七上八下地没个准。

如果不是老母亲和公公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戴阿姨不可能会认识和自己八竿子打不到一边的小琳,更不会不由自主、不知不觉地走进她的生活。

“唉,我摊上事儿了。”8月2日,在和记者同去小琳老家的路上,戴阿姨像自说自话道,“这女孩以后怎么办啊……”

壹/

3月16日凌晨,小琳割破了左手腕,从6楼的窗台纵身一跃,本想就此了结19年的生命。然而,楼下的一个遮雨棚挡了她一下,没死成。医院后,全身多发骨折,腰椎体爆裂性骨折、脱位并椎管狭窄,出现不全瘫情况的她紧急接受了手术,次日因创伤失血性休克转入重症监护室。

6月下旬,获“特批”进去给两老喂饭的戴阿姨留意到,重症监护室不知什么时候转来了一个女孩。令她惊讶的是,听说女孩是自己跳楼的;而更让她奇怪的是,女孩住了这么久,居然没有家人来照顾她,只有一个姐妹还是朋友,来看了一眼就走了。

医院方也一直在联系女孩的亲人,在医生和护士的“吐槽”中,戴阿姨渐渐了解了女孩的遭遇:女孩叫小琳,4岁时父亲意外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他乡;大伯伯将她养到12岁,读初中一年级时辍学……出事前,在常德的一家美发店做洗头工。

望着病床上面色蜡黄、体重才70斤的小琳,拥有一双儿女的戴阿姨又愤慨又心疼。

之前,小医院安排食堂的师傅送过来的工作餐。听说小琳营养不良且骨质疏松,戴阿姨就每天准备三个人的饭菜和水果:一份公公的、一份老母亲的,再一份小琳的,“给她换个口味”。

小琳总是面无表情,也不搭理人。“可能是从小没人教的缘故吧。”戴阿姨并不介意,在她的耐心接触下,小琳终于开始和她说话。

“你看你头发再不打理一下,像个鸟窝了!”给小琳送了一个月饭后,戴阿姨终于受不了小琳的“凌乱造型”了。医院签了担保协议后,戴阿姨用轮椅推着在重症监护室呆了4个月的小琳出了门,陪她剪了头发、洗了面,还把她满脸的痘痘清理掉了。

“这么一看,其实你还是个美女呢!”戴阿姨打趣地说道,拿出手机给小琳拍照。照片中,她终于看到小琳第一次对她露出微笑。

贰/

小琳可以下床蹒跚走路了,重症监护室也逐渐转入新的危重病人。7月30日,在政府的安排下,小琳被送到老家安乡大湖口镇一家敬老院疗养。

8月2日,老母亲出院的第二天,戴阿姨就和记者一起探访了小琳的老家。“我也有一些疑问想弄清楚。”她说。

从常德市区出发,下了高速公路,再七弯八拐地绕过一些不知名的乡间小路,2小时车程后,我们终于到了这家距县城大约35公里的敬老院。

一见面,戴阿姨就朝小琳张开双臂,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奶粉、钙片、苹果、西瓜、卫生巾……细心的戴阿姨给小琳带来了一大包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她先是招呼敬老院的院长和老人们吃西瓜,然后找出抹布、拖把,把小琳住的房间里里外外擦洗了一遍。

“戴阿姨,你身体素质不错呢,做事好麻利!”记者说。

“看上去也好年轻。”一旁的小琳补充道。

戴阿姨抹抹额头上的汗珠,笑了。

在气氛稍显轻松的档口,记者试探着问小琳:“你有大好青春,怎么那天忽然就想不通呢?”

小琳盯着记者的眼睛,只回了一句:“不问这个了好不好?”

敬老院里的一些老人围在窗口,好奇地望着我们。敬老院是由原来废置的村小改扩建的,院里的规格一目了然:两排简陋平房,两行小树,一个小菜园。院长介绍说,这家敬老院住着22位老人,有3名工作人员——他、副院长,还有一位炊事员。

炊事员是一位60多岁的大妈,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儿媳都在广东打工,她和4岁的小孙女一起住在这里。戴老师给她递上西瓜,把手搭在她肩膀上,说:“大姐,小琳命苦,您就多做点好吃的给她啊!”“我会把她当自家闺女看待的。”大妈和气地应着。

不知是哪位老人提了一句,“她来的时候还在镇上遇到外婆了,她外婆不理她。”戴阿姨转头问坐在床边的小琳是不是真的,小琳低着脑袋“嗯”了一句。

记者后来从当地村支书口中得知,小琳和母亲娘家亲戚关系淡漠,小琳有4个舅舅、3个姨妈,大舅的儿子在镇上开了一间小诊所,除大舅家条件可能强点外,其余几个都不好,“村里人均年收入大概元左右,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务工;如果家里有娃读书的,负担会更重一些。”

叁/

我们决定去小琳的老屋看看。

小琳大伯家挨着她的老屋。一看到大伯,小琳头一扭,一瘸一拐地朝老屋迈去。戴阿姨忙说:“怎么不和你伯伯打个招呼?”“小时候差点被他打死,我死都不认他!”小琳走进没有上锁的门,去侧屋找东西。

老屋一看就是多年没有住人的,破败、杂乱,布满灰尘、蛛网,除了一张床,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记者举起相机要拍照,小琳眼睛一横:“这有什么好拍的,丑死了!”

在小琳和戴阿姨收拾东西的时候,记者来到小琳大伯家。大伯家的房子看起来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砖房。在问明了记者身份后,62岁的大伯直截了当地说:“我没能力管她,她也不得服我的管!”

大伯告诉记者,小琳住院时,医院先是通过与当地政府联系得知小琳母亲在广东肇庆打工,但打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后来给他打电话时,他才知道侄女跳了楼。他辗转联系上了小琳的母亲,对方在电话里答应说“明天过来”,可到了第二天电话就打不通了。

“她也过得不好,和现在这个男人是打工认得的,两个人在烟叶地里摘烟叶,各搞各的,她的没摘完,她男人都不帮忙的。”大伯说,小琳还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其中大妹妹跟随小琳母亲第二任丈夫生活。

看到我们来访,邻居们也围过来七嘴八舌的插话:你看,自己家的屋门、伯伯的屋门,都是小琳踢坏的;小琳的大伯妈是年走的,大伯独自把一儿一女加一个侄女养大也不容易;

小琳堂兄堂姐现都已成家,但也都在外打工;小琳的小伯和小伯母在宁波,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瘫在床的小琳奶奶,远在千里,也没心思顾及这个“没得家教”的侄女……

对于小琳所说的小时候被“拿着铁棍往死里打”的事,大伯说,因为侄女身边无父无母,他对其管教就“严厉了一些”。“我不是没管过她,她发病以后,还住过一段时间的院。我、她妈妈、大舅,三个人一起出了多块钱。”

大伯转身进了屋,从抽屉里拿出一叠住院费用清单:年4月和5月,不到12岁医院接受过治疗。而在当年的安乡县新农合医疗住院补偿表上,疾病一栏写的是:精神分裂症。

大伯回忆说,自从在小琳6岁那年改嫁他乡之后,13年来她母亲一共回来过三次。

第一次,是小琳舅舅结婚,那年小琳刚上初中,她见到母亲的第一句话是:你跟了三个男人,叫我的面子往哪里搁?数年未见的母女俩抱头痛哭了一场。“自那以后,小琳就开始发病了。”

也是在那一年,小琳辍学。自“发病”的事情传开后,小琳跟大伯说去学校压力很大,还有同学打她。从那以后,12岁的小琳开始在自家老屋生火做饭。没有人知道,那些年她一个人是怎么熬过来。

第二次,小琳母亲准备带她去肇庆一起生活。两母女走在车来车往的路上,小琳忽然使出全身力气,把母亲往路中间一推——大伯的描述是“想把她给办了”。

第三次,小琳母亲具体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也记不清了,两母女有没有见面,他不清楚。

至此,我们震惊之余似乎找到了答案。

肆/

把小琳和她清理出来的衣物带回敬老院后,我们准备回城了。小琳望着戴阿姨,脸上依然没有流露出太多表情,但眼里已满是不舍。“先忍一忍,下次再来看你!”戴阿姨红着眼睛宽慰她道。

回来的路上,戴阿姨的话明显少了很多。“这些人到底是缺钱还是缺什么,唉!”她嘟哝着,而后陷入长久的沉默。

戴阿姨的想法很单纯,小琳腰椎上了钢板,一年后要取出;等骨质疏松的情况改善后,左跟骨还需要做矫正手术。她想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一起筹款,帮助小琳,“我听她说过,等以后伤好了想学做美甲。”

参与小琳伤情会诊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这两项手术大约需要3.5万元的费用,术后小琳完全有生活自理能力,只是左脚走路会稍微有点跛,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她年轻,身体上的伤容易修复,但是心里的伤呢?”

这也是让戴阿姨最近辗转反侧、睡不安稳的一个问题。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姓名均做了处理。看完这个故事,如果您想为命运多舛的小琳伸出援手,帮她战胜困境,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

记者:郑彦刘颂/图

实习编辑:刘柯言

审核:李雪芹

关于我们

若有报料、互动

请拨打热线电话或加群

报料

报料

商业广告合作

请私信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f/23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