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m.39.net/pf/bdfyy/bdflx/ 年1月19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双江自治县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牢牢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政治任务,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组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助力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努力建设和谐美丽双江建设。 双江是全国唯一的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组成的自治县,属于欠发达少数民族自治县,存在着民族成分多、基础差、底子薄,科技化运用率不高、农村产业化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出,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之间、乡村之间,坝区、公路沿线与边远山区发展存在较大发展差距,决定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共同和谐发展的政治因素和首要条件。基于县情,双江县委、政府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战略高度谋划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主动融合国家战略发展,按照“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思路目标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措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年12月,双江自治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其中,我县的忙乐四组、景亢、公弄大寨3个自然村被国家民委公示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忙品、景亢、忙蚌、南落河4个自然村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公示为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创建过程中,双江自治县成立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班子各一名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40个单位为成员的县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乡(镇)、部门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0名处级领导分别挂钩联系指导乡(镇)和部门(单位)创建工作,抽调12名精干人员组建创建工作办公室,安排万元创建工作经费。制定了《双江自治县关于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双江自治县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把创建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年度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列入县人大和县政协调研视察的重点课题,作为年度重点督查计划,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将履责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和考核内容。近年来,先后以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全县领导干部会、专题会等共50余次研究部署创建工作,深入重点创建单位(部门)视察、检查、督查创建工作22批余人次,确保创建工作有组织、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保障落实,做到创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推进有效落实,高位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至年以来,中国湖北武汉乃至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疫情期间,我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全力抓好“防输入”工作,持续抓好网格化管理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抓实复工复产、复教复课等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云南健康码”“云南抗疫情”小程序的推广应用,确保入双人员体温检测率达%,信息登记率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双江自治县没有确诊病例。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民族宗教领域方面抓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暂停所有全县依法登记64个宗教活动场所,取消年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泼水节”及民族民间自发组织的聚集性活动,抓实抓细民族宗教疫情舆情分析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民族宗教工作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国字号”战略地位,把铸牢民族团结进步共同体延伸各级各部门,延伸到少数民族村寨、宗教活动场所。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引领的推动下,双江自治县挖掘和整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存在着基础差、底子薄,科技化运用率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财政自给率偏低、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等短板条件,不断总结提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开发的深度融合。 (一)突出精准,聚力脱贫抓创建。一是抓好产业扶贫。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茶叶、甘蔗、烤烟、畜牧等种养殖业,着力提高合作社联贫带贫能力,增强“双绑定”效益,确保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抓实“千人培训计划”,增加就业产业扶贫车间3个,做好疫情期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确保贫困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二是强化民生保障。依法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辍学;健全贫困人口基本医疗综合保障体系,确保群众不因病致贫、返贫;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落实好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切实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及时解决因灾、分户、返乡无房等住房问题;及时排查化解饮水安全问题;对低保户、重病户等13种特殊人群进行分析研判,一户一策进行帮扶。三是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发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用帮扶关爱、教育帮助、“双承诺”、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干部与群众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四是抓好问题整改。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以脱贫攻坚“户户清”“村村清”“项项清”“账账清”为抓手,对照清单再对账、再排查、再整改,抓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社会中“掉队”。 (二)发展产业,共同富裕抓创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是开启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在创建工作中,双江自治县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县级财政每年投入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巩固提升茶叶等传统产业,培育咖啡(坚果)等新兴产业,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万亩,农民人均10亩,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均9.5亩,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5户、规模以上企业17户,扶持小微企业户,建立合作社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期7.4万余人次,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人,实现了3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培训意愿对象的贫困人口培训全覆盖;培训建筑工匠多名,累计转移劳动力就业5.92万人。通过以上措施,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得到夯实,致富的本领得到提高,增收的渠道得到拓展,实现全县各族在全面建设小康路上共同体意识。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