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全国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767.html

说起下岩寺,云阳人都知道!

目前为梯城八景之一!

然而说起曾经双江河边的老下岩寺,

估计部分朋友是不知道的!

在我没去了解它的历史之前,

也只是曾听我父亲说起过。

(父亲曾在双江河旁当石匠,打石头)

后来我在网上搜了搜相关图片,

就找到下面这张照片!

具体这张图片的作者不详!

(▲下岩寺旧址,图源网络)

今天,

看到

木岛主发的这条微博,

内心也生了几分惊喜和感叹,

还好!在当年库区开始蓄水时,

总有那么多人,用他们的方式,

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点点滴滴!

↓↓↓

《消失的佛像》,作者肖萱安,年始拍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下岩寺,及至年10月间,大坝从米向米蓄水时,他以记录的方式,拍摄了下岩寺佛像在水位不断升高而逐渐淹没过程。

下岩寺又名燕子龛,曾有别名“云崖滴翠”、“古书屋”等。原址位于原双江镇塘坊村江边,占地面积余平方米,整个寺院建在一块凹进去的大岩石下,现已被水淹没。下岩寺始建于汉代,初为民间佛教胜地。后经盛唐、宋的发展,特别是云游禅师圆寂及王维、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数十位历朝名人诗文称颂,寺中摹刻、字画、雕塑日益增多,琳琅满目,逐渐成为川东地区长江沿岸最著名的禅院。

(▲下岩寺旧址,图源网络)

老下岩寺规模宏大。洞高十五丈有余,深二十余丈,长近五十丈,宽敞幽深,周围古树繁茂,青藤盘绕悬吊四周,洞顶长年飞瀑长泻洞口,溅起团团珠玉,好似仙境下移,别有洞天。“石壁刻佛像,高者一二丈,小者两三寸,不可以数计。佛殿僧寮,游客憩息之所,为屋十数间,楼六七楹,内诸龛沛如,外修竹千万杆,其上有悬瀑荡漾檐际,江盛涨时,水往往漫入寺中,盛夏如深秋,‘避暑者群诣焉。’客船上下,但见水竹参差,不知其间有寺也。”唐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起,下岩寺逐渐发展成为寺院,人们称为燕子龛。唐开元末年,著名山水诗人王维途经燕子龛时,写下了《燕子龛禅师》一诗。唐朝末年,刘道禅师(河北无极县人)云游至燕子龛,恋庙宇结构惊奇,景色奇幽,于是定居于此,并自己开凿石龛一口,嘱咐徒弟在他圆寂后将自己葬于龛内。由此,刘道禅师被后世尊为云阳开岩第一祖。据说下岩寺也流传着不少传说,并给它罩上了一层美妙神秘的色彩。鲁班是我国历史上传说的能工巧匠,并且是石木工活的祖师爷。他有一个徒弟叫赵巧,生得聪明能干,虚荣心也很强,很多木活在工艺上已超过师傅,于是就骄傲起来,经常发难师傅鲁班。有一年,他师徒二人溯江而上,来到双江,见到这两个岩洞临江而生,环境优美,于是萌发了在这两个洞内雕刻石佛,供奉为寺。上方石洞取名上岩寺,下方石洞取名下岩洞。师徒二人约定由鲁班修上岩寺,徒弟赵巧修下岩寺,并只能在半夜子时动工修建,鸡鸣丑时完工,看谁修得又快又好,实际上也是师徒二人技艺的比赛。赵巧知道师傅手艺好,经验丰富,害怕落在了师傅后面,于是不遵守约定,天刚一擦黑就开始刻石修建。鲁班按照约定,半夜子时才开始动工修建。不到鸡鸣,赵巧将下岩寺修刻完毕,内有三佛坐像,石罗汉排列两旁,伽蓝护法站立有序;洞外石壁上燃灯古佛肃穆慈祥,整个下岩寺修建得十分气派。他见丑时不到,就跑到上岩寺对面长江边装起鸡叫来。本不到鸡叫的时候,其它鸡听到有鸡叫了也就争先恐后的跟着叫了起来。鲁班子时才动手,鸡叫突然提前,他眼看根本完不了工,心里作烦,顺手捡起一砣石头朝对岸鸡叫的地方甩去。这砣石头就是后来立在小盘沱江边硕大的弹子石。上岩寺由于赵巧作了怪,致使里面的石刻成了半截子工程,石像雕刻粗糙,各类佛像配套零乱。下岩寺则是石佛安置有序,雕刻工艺精湛,排列井井有条,游人不绝。据老年人讲,鲁班对徒弟赵巧打翻天印的行径也己经掌握,同时也对这个极有发展前途的弟子的变质感到十分痛心。后来,东海龙王要求鲁班帮忙给他做一个灯台。鲁班作好后,把赵巧叫来,交给他两个灯台,叫他交给龙王,由他选择一个,并说最两个灯台中一好一差,最好是把差的拿回来,里面装有避水机关。赵巧来到东海边,打开灯台的避水机关,海水立刻分开成一条水道,赵巧从水道中来到了龙宫。鲁班叫他把好灯台送龙王,赵巧自作聪明地将差一点的灯台送给了龙王,自己却将好灯台揣在怀中带回。谁知好灯台根本就无避水机关,分不了水,于是赵巧再也回不了地面了。赵巧聪明反被聪明误,却永远留在了海底。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赵巧送灯台,一去永不来”的典故。千百年来,下岩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引无数骚人墨客蜂拥而至,使其逐渐从著名禅院演变成旅游文荟之地。王维、苏轼、黄庭坚、苏辙、陆游、范成大、喻汝砺、冯时行、曹学佺、陶澍、方廷桂、涂凤书等历代文化名人都慕名游历该寺,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据史料记载,宋英宗治平四年(年)元月,苏轼、苏辙兄弟与黄庭坚于此不期而遇,苏轼游兴大增,提笔写下《下岩留题》:“子瞻、子由与侃师至此,院僧以路恶见止。不知仆之所历,有百倍于此者矣。丁未正月二十日书。”苏轼游下岩寺没留下诗作,难免遗憾,但却留下一段即兴吟诗的佳话。下岩寺风景幽奇,石色苍翠,瀑泻如珠。著名山水诗人王维曾赋诗咏赞:“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此诗形象地描绘了下岩寺危岩、飞瀑景象,展现出寺中风景之奇美。清朝熊宇栋有《云阳县八景》诗,其中一首为《云岩水帘》:“峭壁欲摩天,飞雪直挂颠。冷筛千嶂月,寒喷一溪烟。绕树湘纹织,嵌空宝箔悬。更逢新雨后,百道响潺潺。”全诗描绘出下岩寺的美好景象:峭壁摩天,水流直下,像片片飞雪,又像筛下的千万道月光。周围水雾弥漫,如烟旋绕,像洁白的织绢。雨后,潺潺水声轰鸣一片。这首诗咏赞的,正是“云阳八景”之一的“云岩水帘”。南宋范成大的《下岩》诗如此写道:“畴昔中岩一梦残,下岩风景亦高寒。峡中无处堪停棹,雨后今朝始凭栏。不用苦求毫相现,只教长挂水帘看。山僧劝我题苍壁,坡谷前头未敢刊。”结尾一句“坡谷前头未敢刊”,道出作者被眼前美景所惑的情状:前有苏东坡、黄山谷等“诗界大佬”题写诗文,作为晚生后学的范至能轻易“不敢刊”,然而,最终禁不住还是“刊”了,这正是因为下岩寺的风景实在太美了,美得令人欲罢不能。北宋黄庭坚《下岩寺二首》序中说:“二百年矣,游者题诗不可胜读。”黄庭坚之前两百年间即题写了如此多的诗歌,到明清,该会积存下多少诗歌?遗憾的是,到年,涂凤书遍集歌咏下岩寺的诗文也只得五十余篇(首)。这五十余诗文及涂凤书亲书以纪其事的《云阳下岩寺诗录碑》。

随着三峡蓄水,老下岩寺早已淹没江中,复建的新下岩寺位于龙脊岭公园(长江和彭溪河的交汇处),占地近十六亩,整个建筑工程为重檐歇山式,分为大雄宝殿、藏经楼、山门殿、厢房、佛堂、钟楼、鼓楼等,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新下岩寺,山水园林与现代化寺院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又不失古朴、肃静。整个寺院格局对称,使用青瓦、红墙、烫金彩绘、石料地面,犹如皇宫。使用独特雄伟的飞檐更具佛家灵气,用雕刻山水的名贵石材做栏杆独显庄重。更有九龙呈祥、善恶因果报、大莲花台座等具有佛教特色的雕刻让人肃然起敬。殿堂墙壁上绘画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地狱轮回图、西方接引图、十二药叉神将图等让人身临其境,不由自主的就会诸善奉行!

如今,

老下岩寺虽然已随历史的脚步远去,

但我们相信,

新下岩寺必将延续其辉煌,

成为渝东地区佛学与文化的圣殿。

本文整理自:

木岛主、百度百科、网络

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

点击下面图片,看更多「云阳故事」

云阳人都在看

梯城云阳,让世界看见最美云阳!

梯城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f/89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