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disease/a_5441081.html

在风水学当中,有一些常用和不常有的术语,大都枯涩难懂,令人费解,但是对学风水来讲,它又是非常重要的。在闲暇编了一些术语辞典,以便于帮助大家理解。但是风水学术语繁多,收不胜收,也希望读者能在文章的后面留言补充词条,或者有未知词条也可以提交补充,谢谢大家了。现有的词条以连载的方式公布。

过峡

指龙脉经两山相夹处或地势跌断处通过,堪舆家谓其作用在于脱卸龙脉的凶、邪诸气,过峡多而形态佳,到头才能融结吉贵之穴。《泄天机》“龙行过峡脉有四,正出左右次,回头顾祖出龙奇,穴状可前知。”注:“跌断处谓之峡,以两山相夹为吉,脉过分四格,曰正出,左出,右出,回顾出,正出穴亦正,左出穴居左,右出穴居右,回顾出则穴亦回顾”。《葬经翼·峡论篇》:“夫峡者,祖山中干行度之次,敛大为小,变粗为精,两山相夹以成之也。”

扛夹

扛与夹,堪舆家指龙脉过峡时山峰夹护的两种吉象。《人子须知》“凡脉从中过,两旁客山或本山特起高卓相应者,谓之扛;外山隔水远来护峡,而相夹胁者,谓之夹。”

迎峡

又名迎脉过峡,堪舆家认为,龙脉过峡忌风吹水射,故峡两头须有山岭迎送,所谓迎峡,即龙脉过峡后相夹迎之势。《人子须知》“脉起顶而上两臂有回转之山,谓之迎峡,亦曰迎脉过峡。”

迎送

指迎峡和送峡《葬经翼》“故峡必断伏,旁必有夹,谓迎送”。

送峡出身

即龙脉过峡之前两臂有旁山相夹护,堪舆家认为,龙脉过峡时最忌风吹水射,故两头须有山峦迎送。《人子须知》“凡脉离山而出,两臂有护从之山,谓之送峡出身,亦曰送峡”。

开帐

一作开嶂,龙脉的太祖、少祖、列祖、父母等山,如果山肩展开,像鸟张开翅膀,脉从中心穿出,龙脉出身或度水处山势开阔扩大,如拉开帐幔状,这叫开帐。谓龙脉开帐而出后,力量增强,结穴更为吉贵。《雪心赋》“(龙脉)出身处要列屏开帐”。《泄天机》“凡龙开帐而出者最为有力,……要形如帐幕,两角分明,有带下垂。”《葬经翼·怪穴篇》“大龙度水,必然开嶂作势,……若山不开嶂,来不汹涌,……便非真渡水之龙,水中虽有小山,只作零断星散者论,必不融结。”龙有「开帐」,不管是什麽星体,必属贵龙。大贵龙的「开帐」,往往展开延表数十里大,气势宽润雄伟。从帐中心穿出的脉就像帝王出巡,两旁护卫重重,威风八面,贵无伦比,前去必结富贵的穴地。如果脉是从帐角斜出,起旁峰,叫做「脚气」,不可称为「帐」。

穿帐

脉开帐而出,谓穿帐以两重以上并且由正中穿出者为贵。《泄天机》“若还穿帐要中出,角落未为吉,两重三重开府衙,一重则富家。”注:“(帐)两重以上主贵,一重则富。穿心出者为上,穿角出者为下。”

穿心

龙脉由所开之帐正中穿出,谓属贵象。张子微《玉髓经》“开帐穿心力量强”。《人子须知》“须是旁起两肩,末如弓梢,肩如人肩,梢如弓梢,横铺阔远,始为正穿心,开帐穿心极贵。”

崩洪脉

横过水底的石脉。《泄天机·全局入式歌》:“朋山共水难寻脉,石上留踪迹,唤作崩洪有十名,官贵此中生。”注:两山对峙为朋山,众水合流为共水,脉从中过,有石可证,此是渡水脉法。必要两边山势有断续之形,春夏水涨无迹可寻,秋冬水涸又有形可见。

芍药枝

龙脉枝脚的一种。《人子须知》“龙身枝脚桡棹虽长短不对,而交互停匀,龙脉穿心,名曰芍药枝格,……不害其为贵龙。”

杨柳枝

龙脉枝脚的一种,特点是一边长,一边短(或无)。堪舆家认为主公位不均。《人子须知》“一边有枝脚而长,一边微有枝脚或无,名曰杨柳枝,主公位不均,偏枯太甚,纵有形穴,亦不可下。”

梧桐枝

龙脉枝脚的一种,指山脉两边分出的短山均匀对称。堪舆家认为,龙脉有梧桐枝,必结大贵之穴。《玉髓经》“停匀唯有梧桐枝,双送双迎两手势,对节分生作穿心,祖宗儿子多相类,此龙百中无一二……”

蒹葭枝

龙脉枝脚的一种,特征是脉两边枝脚不两两对称而交互停匀,如蒹葭叶(芦叶)样。堪舆家认为这种枝脚融结力较轻,属下贵之格。《玉髓经》“左右迭生交互势,左有右无过一节,右有左无本非异,此名原是蒹葭样,但要星辰得地位,星辰得地是真龙,避会生枝不偏废,多因水火作星辰,芦叶多类左右至。”

昆仑山

位于中国西部,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境内。堪舆家尊为山祖。谓此山为中国山脉之祖,龙脉的总发源地。蔡元定《发微论》“凡山皆祖昆仑,分枝分脉,愈繁愈细,此万殊而一本也”。《乐郊私语》“刘伯温谓中国地脉俱从昆仑来”。

聚讲山

指环布祖山周围的山岭。堪舆家认为,祖山须有数山环侍,龙脉才有吉贵结作。《泄天机》“环绕名为聚讲山,根本在其间,”注:“如释迦之讲经,必群聚而听之,故环绕楼殿者,名为聚讲山,一祖之下,必有数讲,讲之吉凶,前去结穴,根本端倪,于此可见。”

太祖山

指龙脉始发源处的山岳,与少祖山并为祖宗山两类。堪舆家通常认为,太祖山高大耸拔,气脉厚重悠长,一延所及,必多吉穴结作,但因距离穴山遥远,开枝甚多,穴山的吉与凶,还须视龙脉剥换及少祖山的美恶而定。《人子须知》“寻龙必先观祖宗山,即其远者而名之,有所谓太祖山’焉……太祖山须高大迥异,或跨州连郡,绵延数百里……其天时将阴晦,则有云雾生其间,观云雾之所生以察山龙之太始,亦一诀耳。”

少祖山

祖宗山的一种,又名主山、主星,指接近穴山的高大山峦。是太祖山发脉之後,再冲起的高山,又称为「应星」;其形状与太祖山不同,或尖、或圆、或方,精神充满,形象秀丽。风水家以此山定龙脉的美恶。古语云:“辞楼下殿峰峦秀,预似前头异气锺。”「少」的意义是:接续「太」,如人伦的继志述事,克绍箕裘,有任重道远的负担。大祖为祖山,少祖为宗山。谓其作用在于收束气脉并将之输入穴场。少祖山必奇特达,秀丽光彩。欹斜不正,孤露峻拔,瘦削破碎,臃肿粗恶,则无融结。

父母

即所谓父母山,穴山后边的一座山的喻称,谓此山直接孕育穴山的龙穴。《堪舆漫兴》“问君何者为父母,穴后峨峨耸一山,前后相生不相克,儿孙赴举不空还”。《人子须知》“自少祖山以下,或起或伏,或大或小,或直或曲,但以玄武顶后一节之星,名曰父母”。

指龙脉的格局趋势,即山川的整体外观。堪舆家谓山川发源后,必然形成势,势以来势(指由龙脉源头方向延伸而来的趋势)强大、奇特、聚合、逆向为佳,龙脉的生气才旺盛。《地理指蒙》八五:“来山为势,结穴为形”。曾文遄《寻龙记》“大凡寻龙必先看势”。《葬书》“占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方位)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为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葬经翼·原势篇》:“其(指龙脉)始发也,必有势焉,……审势之法,欲其来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强不欲其弱,欲其异不欲其常,欲其专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顺。”

结穴之山的形状,或指结穴之山。通常认为,形分园、扁、直、曲、方、凹六体,此外还有许多复体,堪舆家认为各体均须端凝止静,顺应龙脉来势,如此方能融结吉穴。《葬书》:“《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吉形凶,百福希一,势凶形吉,祸不旋日。”《葬经翼·察形篇》“势即来龙,形即穴星,……穴星万变不同,一如人形,虽大小高下肥瘠俯仰正侧各状之难齐,而其外貌之可必者,不出园、扁、直、曲、方、凹之六体。”

三势

即山垄之势,平冈之势、平地之势,又名起伏脉、仙带脉、平受脉,为堪舆家对山岭、平冈和平地脉的统称。《堪舆漫兴》“山垄平冈平地势,三般形势一般看,垄宜起伏冈宜活,平地草蛇顶上安。”

山垄之势

又名起伏脉,龙脉三势之一,指山岭龙脉,堪舆家谓其势宜起伏多跌顿。《人子须知》“山垄之势,其龙踊跃奔腾,起伏顿跌,磊落轩昂。《葬书》所谓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是也。”

起伏脉

即山岭龙脉,《雪心赋》“一起一伏断了断,到头定有奇踪。”《人子须知》“山垄之势也,李淳风称起伏脉”。

平冈之势

龙脉三势之一,又名仙带脉,即山脊平坦处的龙脉,堪舆家认为这种龙脉曲折逶迤,灵活宛转,只要形势相宜,即能融结吉穴。《人子须知》“平冈之势,其龙逶迤奔走,屈曲摆折,活动宛转。”《葬书》所谓宛委自复,回环重复’逶东走西,或为南北’,吴公(克诚)譬之生蛇出洞者’是也,李淳风名仙带脉’。

平地之势

龙脉三势之一,即平地龙脉,又名平受脉。堪舆家认为这种龙脉虽形体不明显,只在平原上稍微突起的土阜中断续相连运行,但同样能融结吉地。《人子须知》“平地之势,其龙坦夷旷阔,相牵相连,蛛丝马迹,藕断丝连,平中一突,铺毡展席。《葬书》所谓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是也。”

仙带脉

平冈龙脉的别称,即平冈之势,仙带,喻其势曲折悠扬。《人子须知》“仙带脉屈曲摆折,逶迤,如生蛇,如飘带,卜氏(则巍)《雪心赋》所谓脉若带连,何必高昂之阜’是也。”

金势

见“金星”条。

木势

见“木星”条。

水势

见“水星”条。

火势

见“火星”条。

土势

见“土星”条。

骆驼饮海势

传为北宋蔡京父墓的山势,其说与“作塔驼峰”略异。周密《癸辛杂识》:“杭之仁和县有桐柚山,宣和中,蔡京葬其父于临平,及京败,或谓此为骆驼饮海势,遂行下本路,遣匠者凿破之,有金鸡自石中飞出,竞渡浙江,其地至今有开凿之径,知地理者谓犹出带血天子,而后济王实生其地。”

作塔驼峰

传北宋蔡京为增益风水吉气而筑塔于其父葬山之事。陆游《老学庵笔记》:“蔡太师父准葬临平山,山为驼形,术家谓驼负重则行,故作塔于驼峰,而其墓以钱塘江为水,越之秦望山为案,可谓厷矣,然富贵既极,一旦丧败,几于覆族,至今不能振,俗师之不可信如此。”

五吉星

九星中能传导、蕴结吉气的五种山峰。《泄天机·九星正名》:“太阳星、太阴星、金水星、木星、天财星,名五吉星。”

四凶星

四种不利于传导、融结龙脉吉气的山峦的称呼。即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扫荡星。《泄天机》“天罡、孤曜、燥火、扫荡,名四凶星。”

太阳星

指顶园而高耸的山峰,这种山形五行属金、八卦属乾,是人君之象,能结大贵之地。《泄天机》“太阳者,以象言也,成象之至高至园者,莫如日。凡有形上园而身高者,假太阳以名之。”“太阳者,人君之象,五行属金、八卦属乾,名曰帝座之星,号为救祸之神。”

太阴星

指顶园中带方而较低矮的山峰,这种山形,五行属金,八卦属兑,是后妃之象,能结富贵之穴。《泄天机》“太阴者,以象言也,造化之理,阳得其全,阴得其半,故太阴多缺。凡有形上园带方而身低者,假以太阴名之。”“太阴者,后妃之象,五行属金、八卦属兑,名曰龙墀之星,号为助福之神。”

金水星

指顶园中带波曲的山峦。是辅臣之象,五行金水相生,能结贵穴。《泄天机》“金水者,以质言也,金溶则园,水流则曲,凡有形上园而曲者,正以金水名之。”“金水星,辅臣之象,五行属水,八卦属离,名曰宝盖之星,号为辅正之神。”

天财星

又名天马星,指体方顶平(或拗曲或起双峰)的山峰,堪舆家认为这种山形是仓廪之象,五行属土,八卦属坤,主结富贵之穴。《泄天机》“天财者,以用言也,万物本于土而生于土,是以有土斯有财。凡有形上或拗或平或双而身方者,皆以天财名之。”“天财者,仓廪之象,五行属土,八卦属坤,名曰天马之星,号为制用之神。”

天罡星

又名天刼星,天魁星,指上园下拖尖尾的山峰。堪舆家认为,这种山形五行属火,八卦属离,为甲胄之象,主兵祸。《泄天机》“天罡者,以性言也。五行之性至刚者莫如金,火下金上,火克金,刚遇刚,凡有形上园而下尖者,取天罡以名之。”“天罡者,甲胄之象,在五行属火,在八卦属离,名曰天魁之星,又名天刼之星,号为降祸之神。”

孤曜星

又名天烈星、天钩星,指上园下直的山峦,堪舆家认为,孤曜星金木相克,是圄囹之象,主刼祸。《泄天机》“孤曜者,以情言也。”五行之性相生则盛,相克则孤,上金下木,独立无辅,凡有形上园而下直者,取孤曜以名之。“孤曜者,囹圄之象,五行属金,八卦属乾,名曰天钩之星,又名天烈之星,号为吐毒之神。”

扫荡星

指上下均屈曲的山峦,舆家认为,扫荡星五行属水,八卦属坎,主刼祸。《泄天机》“扫荡一得浑身曲……扫荡者,以情言也,水势流荡,无金以生之,则荡而忘返,其去之速,如扫帚然。凡有形上下俱曲者,取扫荡以名之。”“扫荡星五行属水,八卦属坎,名曰咸池之星,号为流连之神。”

红旗星

即廉贞星。见“廉贞星”条

独火

即廉贞星。见“廉贞星”条

生龙

地势起伏灵活多变的龙脉。《泄天机》“龙行有美恶。生死与强弱,……生龙低昂多节目”。注:生龙者,出身以来,其势摆掉,发鸾翔凤舞,如鱼跃鸢飞,或闪迹藏踪,或见形露骨,欲进复却,欲止又行,此格全吉”。

死龙

山势呆板,缺乏起伏变化,无生气,无结穴的龙脉。《泄天机》“龙行有美恶……死是无起伏。”注:“死龙者,出身以来,其势模糊,伏则不起,流则随身,此格最凶。”

弱龙

体势瘦弱,枝脚短缩的山脉,谓无穴融结。《泄天机》“龙行有美恶……弱是瘦嶙峋”,注:“其势委靡,尖细屈曲,风吹其腰,水射其肋,此格最凶。”

杀龙

指山势危岩险恶的龙脉,谓大凶。《人子须知》“杀龙者,龙身带杀,而未经脱卸者也,自离祖以来,危岩险壁,丑恶粗厷,露骨带石,枝脚尖利,破碎欹斜,臃肿硬直,或全无跌断过峡,或虽经脱卸而恶形不改,此龙最为凶恶,若下之,主凶狠强梁,为嗜杀诛夷惨灭之应。”

刼龙

分枝过多,旁正不明的龙脉,谓刼龙形凶,不可立穴。《人子须知》“刼龙者,龙身分劈多也,自离祖以来,无有正干,东牵西拽,真气分散……此格最凶,纵有形穴,必不可下。”

剑脊龙

名杀师龙,一种大凶山势。《泄天机·安坟立式歌》:“第二休寻剑脊龙,杀师在期中。”注:“山上薄下尖,形似剑脊,葬之主受诛戮。又名杀师龙,术者下此主暴亡。”

杀师龙

见“剑脊龙”条。

主龙

指穴山(龙脉落穴之山),与宾龙(朝迎之山)相对。主龙必须端正凝重,与宾龙相顾有情,才能蕴蓄生气。《人子须知》“受穴山为主,朝迎山为宾,最要主宾形势相称,相顾有情,切忌宾山欺主,情性背驰。”

龙穴

简称穴,山地气脉聚结处,谓宜建宅或筑墓。《泄天机》“龙穴明堂俱各凶,永世不兴隆;龙穴若好明堂凶,初下便贫穷。”

即龙穴。土中气脉聚结处,或成结状,或成突状,谓穴气最旺,适合安坟立宅。《葬经翼》“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穴以藏聚为主,盖藏聚则精气翕聚,暖而无风,暖则无水,无风则无蚁,三害不侵,则穴得矣。”《人子须知》“穴者,盖犹人身之穴位,取义至精。”

结穴

亦称结作,指随龙脉所行的生旺之气在一定位置止蓄融聚成龙穴。蒋平阶《水龙经》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此结穴之地。”《葬经》:“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注云:“盏真龙发迹,迢迢百里,或数十里结为一穴。及至穴前,则峰峦矗拥,众水环绕,叠嶂重重,献奇于后,龙脉抱卫,砂水翕聚。形穴既就,则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聚会于其中矣。”此说明结穴之条件,须龙真势大,缠护重重,旌旗簇拥,来止之处山环水绕,罗城周密,垣局关锁重重,龙抱虎卫,朝案之山立于前,乐托之山拱于后,如此则藏风而聚气。而由于龙势逶迤,飘忽不定,剥换分枝,形势各异,龙脉落局,亦各各不同,因而结穴亦少常规而多变异。黄妙应《博山篇·论穴》云:“有结水中的,有结石中的,有散平地的,有现山脊的,有藏田心的,有逆跳翻身的,有斩截堂气的,有凭高取势的……”结穴之情,各各有异,因而点穴考亦须详加审辨,方能寻得其龙觅得之穴。

融结

山川气脉融会凝聚成穴庭。《葬书》“夫一气而分阴阳,析而为五行,虽运一天,实出一地,行则万物发生,聚则山川融结。融结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青乌先生《葬经》:“山川融结,峙流不绝。”注:“山峙有天心至于山,川流自交合至于水口,皆融成穴。”《葬经翼》“山水相交,必有融结。”

胎息

指龙脉离开祖山后,在起伏前行中渐成气局。《雪心赋》“胎息孕育,神变化以无穷。”注:“山自始分脉曰胎,降伏曰息。……大凡山自离祖分脉之际,便如人受胎之初一般,及其顿伏而行,结咽过峡,便曰息,盖龙脉至此而滋息养成气局,前去结穴方有力量。”

孕育

指龙脉到穴山成形并融结龙穴。《雪心赋》:“凡山……入首成形曰孕,入穴融结曰育。”

证穴

指点穴时根据穴山前后上下左右远近的山川形势印证龙穴所在及推断吉凶诸情。常用方法有:朝山证穴,明堂证穴,水势证穴,乐山证穴,鬼星证穴,龙虎证穴,缠护证穴,天心十道证穴,分合证穴等。《人子须知》“真龙结穴,必有佐证,求之于前,则朝案美,明堂正,水势聚;求之于后,则乐山峙,鬼星撑;求之于左右,则龙虎有情,缠护俱夹;求之于下,则唇毡正;求之四方,则十道全;求之界水,则分合明白。点穴之法,以此数者为标准。”

聚水

指穴山前水聚成湖沼,主生气厚蓄,为吉贵之象。《人子须知》“穴前水最宜深聚,盖水本动,妙在静中,聚则静矣,此其所以为贵。”《葬经翼》“《经》云:‘朱雀泽于将衰’者,言将出必先汇泽,则有蓄聚也。”

四势

即四灵,又名四兽,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堪舆家分别代指穴山本身及前、左、右三方的山峦或水流。《葬书》“《经》云:地有四势,气以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夫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龙蟠东,白虎踞西。四势本应四方之气,而穴若位乎中央,故得其柔顺之气则吉,反此则凶。”

四兽

即四灵,又名四势。《雪心赋》“四水归,四兽聚,白屋公卿。”《葬经翼》“夫四兽者……大要于穴有情,于主不欺,斯尽拱卫之道矣。”

四象

脉象、息象、窟象、突象。堪舆家所称穴庭园晕的四种形态。《泄天机》“两仪既定,又分动静,静则为两仪,动则为四象。”

脉象

穴场中心园晕微微起脊之象。《泄天机》“脉是晕间微有脊,脉者,即气血之谓,微有形迹,故为少阴。凡园晕中略成形如垂丝、如飞带、如蕙茎、如薤叶,近看则有,远看则无方是。高山平地皆有之,作居穴当取中定基,作葬穴当用盖、粘、倚、撞四法。”

息象

穴场中心园晕微微起形之象。《泄天机》“息是晕向微有形,息者,即生息之谓,谓土浮起,微露形迹,故为少阳。凡晕中或起如痛肿,如结块,如鸡心,如鱼胞,近看则有,远看则无方是,高山平地皆有之,作居穴当剖开定基,作葬穴用斩、截、吊、坠四法。”

窟象

穴场中心园晕微凹之象。《泄天机》“窟是晕向微有窝。窝者即窠坎之谓,微见凹陷,故为老阴。凡晕中或如旋涡,如仰掌、如脐腹,如釜底,近看则有,远看则无方是,唯平处多有之。作居穴当增高定基,作葬穴用正、求、架、折四法。”

突象

穴场中心园晕微微起泡之象。《泄天机》“突是晕间微有泡,突者,即泡突之谓,故为老阳。凡晕中如旋螺、如覆杓、如胸乳、如水泡,近看则有,远看则无方是。唯平地有之。作居穴当凿平定基,作葬穴当用挨、并、斜、插四法。”

园晕

即太极晕。堪舆家称穴庭生气凝聚之处,以其状如微茫隐现之园晕,故名。廖禹《四象葬法》:“穴内园晕,乃生气凝聚,灵光现露之处。开茔宜在晕内,不可锄破,否则生气泄漏,灵光销铄,虫蚁入塘,水泉侵棺,子孙贫寒。”见“太极晕”条。

太极圈

即太极晕。《泄天机》:“若然锄破太极圈,水蚁便侵棺。”见“太极晕”条。

虾须

自穴后经穴两旁绕至穴前会合夹卫穴庭的两支干流水。《葬书》“乘金、相水、穴土、印木。”注:“虾须之水以界穴……。”《人子须知》“虾须二水,自穴后两旁环绕至穴前,如虾须状,二水上有分,下有合,则阴阳交济。”

元辰水

穴场前方龙虎二砂内之水,谓此水关乎穴气存留,宜多关拦截留,切忌倾走直出,但未可言凶,外局转首横拦,得之后吉。注:“元辰水者,穴前之水,当心直出本为凶,但得外面山水弯曲环绕,亦可为吉。”《人子须知》“元辰水者,龙虎之内,穴前合襟水也,切忌倾走直出。”

天心水

潴积于穴前、明堂正中之水,谓之生发富贵,天心指穴前明堂中心。《雪心赋》“水聚天心,孰不知其富贵。”《人子须知》“天心者,当穴前明堂中心处。若有水融聚,谓之水聚天心,主巨富显贵。若此水穿堂直走,谓之水破天心,气必不聚,不可求穴。”

十道

又名天十道,堪舆家在安坟立宅时以十字确定穴场的天心(即小明堂的中心点),以求东西南北四方地势对称无偏,因称十道。《泄天机》“十道要无偏”。注:“十道者,穴之中心处,以十字定之,要四位应对均正无偏,周密不露,然后为天心正穴”。

顺杖

指顺应葬山龙脉来势而立穴放棺。杨筠松《十二杖法》“顺者,顺乘本山之来脉而受穴者也。”《葬经翼》“凡顺杖之法,遇龙势懒缓,脉微屈曲,方可用顺杖。正对入脉而下,顺来势以入棺,直施斗接之功,不藉饶减之力,葬后发福绵长。”

逆杖

指侧受穴山来脉而放棺。《十二杖法》“逆者,逆接乎本山之来脉而倒受穴者也。”《葬经翼》“凡逆杖之法,龙势厷长,气脉急硬者用之,宜饶归一边,侧受放棺,挫急势而归缓地。如此则刚柔相济、元气蕴融,葬后发福甚骤。”

缩杖

指来脉短缓,凿开穴庭之顶放棺以就气脉。《十二杖法》“缩者,气聚于山之顶中而缩受穴也。”《葬经翼》“凡缩杖之法,来脉缓而短,其气奔在顶百会之间,必发小口,如鸡心状,以其融结上聚,宜缩入脑头,凿开天庭放棺。故曰盖穴,名缩杖,下后人财大旺,发福悠久。”

缀杖

指紧贴来脉而立穴放棺。《十二杖法》“缀者,如线缀衣,缝缀联其穴于脉也。”《葬经翼》“缀杖之法,以其来脉劲直,于杀气既脱之前,取生气已阑之后,脱脉二三尺,正倒仙杖,大堆客土,长接高塍以续脉,如粘缀然,缓其急气以贯通,止其中和于骨殖,葬后骤至富贵。”

穿杖

指斜就来脉旁入之势而立穴放棺。《十二杖法》“穿者,脉自旁来而正面结局,如线穿针眼,如柯斗斧眼,气从腰入而成穴者也。”《葬经翼》“凡穿杖之法,以其来势上直,下无堂气,稍停缓处必开腌脐窝。其法取中停或十字,或剪刀交处倒杖放棺,横枕乐以靠棺首,截首脉而注棺腰,如斗斧眼,如接钟槌,葬后发福久远。”

没杖

指在阳窝(平位)立穴放棺。《十二杖法》“没者,本山阴来阳结,急落开窝,窝中立穴者,入首潜伏其气,沉于窝底,杖亦没于窝底,深葬乎本山之来脉而受穴也。”《葬经翼》“凡没杖之法、盖为乳头肥大园满,必大开明堂,阔作茔墓,为开金取水之义,凿金井于茔墓中心,放棺以葬,开掘阔大,脉线泯没,无跡可寻,故曰没杖。葬后气暖骨温,人丁既旺、官爵悠长。”

对杖

指适应龙脉来势直昂,突然低跌入穴的特点,在高低相接的折中之处立穴放棺。《十二杖法》“对者,杖头紧指有情之处,取其四势登对而中心受穴者也。”《葬经翼》“凡对杖之法,以其脉直昂,忽然低下,居高则急,处卑则弱,上无停,下无陂,两旁不结,只于高低相接之所倒杖放棺,是为对杖。但高脉直张,急杀未尽,虽龙直发福,不免成败有焉。”

截杖

指避开穴前余气而在气脉缓急刚柔适中之处立穴放棺。《十二杖法》“截者,截去穴前吐出有余之气,左右不包之砂头也。”《葬经翼》“凡截之法,因其来脉自上直泻而下,上既不住,下又凌压,于稍弱处,即气通血行之所,对中拦截,取正放棺,如骑马然,截得气住,主富贵双全,世代悠远。”

顿杖

指来脉刚险,另堆客土配局立穴放棺,堪舆家认为是一种凶葬之法。《十二倒杖》“顿者,堆顿高垒,积客土以受生气,培假阜以配真局也。”《葬经翼》“凡顿杖者,来势本刚,落脉又险,时师未明,勉强就脚斗杀当冲,直掸其急射之凶,葬后人财衰耗,不吉。”

犯杖

指凿平穴后长咀(山势尖突部分)伤犯本山气脉而立穴入棺。《十二倒杖》“犯者,伤犯本山之脉而凿开使合杖法也。”《葬经翼》“凡犯杖之法,其脉死硬,玄武咀长,时师不明非穴,就硬面以安棺,坐长咀而当杀,此为犯杖,主翻棺倒尸,刑伤枉死。”

开杖

指穴场龙脉气硬,稍偏离脉气而放棺。《十二杖法》“开者,龙势直冲当头,有杀对顶,中分其脉,两边受穴,分开一脉而作两穴,避中杀而傍脉倚穴者也。”《葬经翼》“凡开杖之法,脉势直硬,上之则冲杀难当,下之则气散不结,另寻生气趋向何边,看左右相顾之水,收前后朝应之山,稍离来脉,此谓开杖。《经》云:直杀冲中,夺葬其旁’,然止离二三尺,不可太脱脉,葬后福荫虽远,然有偏枯,脉归一边,倚左长先发,倚右小先发。”

离杖

指来脉厷急,故离开穴庭另于平陂之处堆培客土浅葬以利受脉。《十二杖法》“离者,脱离本山之来脉而受穴者也。”《葬经翼》“离杖之法,龙脉厷急,不可立穴,却于脚下卸作平坡,或如盘,或如棋局,就中脊之尽而正对脱脉之顶,中正接斗,或取微凸之上,或在窝中略去二三尺土,高垒客土为坟,慎勿深掘,只宜浅葬,缘龙势猛急,然后撒坪,豪气稍歇,则生气上浮平面,葬后出量大宽容之士,绵远无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p/150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