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老坝坑 文|黄诚 总记得小时候,从老家竹头仑(位于双峰县沙塘乡辉田村)沿山腰往东走,在坝脑上、阳斜山以东,要经过一处叫老坝坑的地方。老坝坑于我的印象,就是一条小桥,桥下有溪水流过,然后流向一个深渊;其次就是老坝坑的旁边有一栋房子,主人叫熊立同,他家门前栽有不少的吴萸子。 这地方,估摸着有近30年没有经过了吧。去年的某一天,我突然忆起童年时经过老坝坑的情形,既而固执地猜测:老坝坑的溪水从那么高的地方流下去,一定会形成落差比较高的瀑布呀!我为我这个想法而兴奋,一直在计划着要腾出时间去探寻一次。 今天是端午节,在老家中餐后,我对父亲说:我想去一趟老坝坑。父亲明显是感到特别惊奇:你去那儿干什么?那儿的路都被柴草封了。我说:我去找一下那里有没有瀑布,路被封了的地方,我就不去。 我独自步行出门了,陪着我的,只有相机和手机。 1 不用说山上的路,其实就是田野边的路,也被柴草封住了。在这闷热的午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乡间小道上,莫名的有点害怕。柴草间只要有半点风吹草动,我都会疑心是蛇在窥视着我——这年头,我竟然越来越害怕蛇了。进而我又想,手机快没电了,待会儿我若是在这山里出了意外动弹不了,恐怕没人会知道吧?…… 被柴草封闭的乡间小路 过了宋家湾,就听到了阵阵水流声,那是瀑布的声音。不过这些瀑布,都是落差很小的,没有什么看头。但听着这声音,我的心情顿时明朗起来。 河边有殷红的五月泡,好可人的样子,我没有摘,只是用相机把它们捕捉起来。沿着河岸,顺流上溯,不一会儿就靠近了山脚。这儿原本都是水稻田的,但显然被荒废已经有些年头了。 这就是被我们称为“藤泡”的,儿时的美味 这是什么,泡吗?能不能吃? 田野间时而有白鹭翔过 我一步步变得更加小心起来。脚踩着厚厚的草地,手攀附着柴草,艰难地向山里进发。很遗憾的是,走到一处悬崖前,我再也前进不了了。我望着从悬崖之间流出来的溪水,听着悬崖背后哗哗的水声,只能望溪兴叹了。 这里的植物长得非常茂盛,种类也非常多,我在溪边发现了这种植物,拍了不少照,后来查了一下,是钩藤,是一味著名的中药。 2 原路折回一段后,再在田埂上穿行。勤劳的家乡人,将刨田墈、搭田塍作为春插前的一道重要工序,世代流传。我很喜欢这种插田前新搭的田埂,有新泥的香味,有干净爽朗的感觉。 这些梯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财富。一丘丘,一层层,由山脚向山腰延伸。这一条条的田埂,像一根根优美的线条,看似无序,却神似青春的乐章,让人赏心悦目。 田野的歌 我绕道从王家湾对面的小路,经沙子圫旁边上山,这些路,儿时有没有走过,我不记得了,只是凭着一种感觉往山上走。 一路都听得到水流的声音,我伸长脖子、睁大眼睛,想透过树林间的间隙,看看这峡谷中的真容,可惜,什么也看不到。这些年封山育林,山上无人走动,要想进山探路,实在太难了。 一路向上走,竟然走到了熊立同先生的屋前。我没有犹豫,直接走了过去。黄牛在门口的树荫下吃草,冷静地看了我一眼。倒是狗很得力,看到我靠近,叫得很欢。女主人在屋前干活,唤住狗狗。我喊一声“发财”,女人对我一笑,回一句“进屋吃茶嗒”。乡人的憨厚热情依然如此,我内心充满感动。 男主人老熊在屋内,我自报家门,他惊叹:你都这么大了!然后,我们就聊起来,我说到想看看这老坝坑下的水,他同样很惊奇:看水干什么?要吃水的话,到我们这里接下去就是。 我费了一番口舌才让他明白我的意思。他表现得非常兴奋:这里的风景,比九寨沟冒得差得,要是你能把它推广出去,真是太好了! 熊老接着说:你说的这老坝坑下面的水,有两条大一点的瀑布,下面还有一个“三石头”,很有意思;三石头下面还有一个“石屋子”,可以住人;其实往上游走,还有一个更好的地方潭眼子,潭上面有很高的瀑布…… 我睁大了眼睛,惊奇地审视着熊老的话,他已经向我证实了瀑布的存在,可是我心里那种想实地查看一下这些地方的念头更加坚定了。 3 老熊叫上恰好来到他家的大女婿王春分,每人拿上一把柴刀,带着我出门了。 老熊今年71岁了,要他为我去山里开道,真心觉得过意不去。但他说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对每一处地方都很熟悉;何况这是大好事,就算以后要修游步道占用他家的田土,他也会无偿支持,怎么会怕这么点砍柴开路的小事情呢。 有了向导,事情就变得简单得多。 但尽管简单,其实也相当复杂。他们两把柴刀,在数十年没进过人的山林里左冲右突。老熊记忆好,知道原来的旧路在哪棵树旁,哪个石头后,倒是省了一些力气。我小心翼翼地走在他们的身后,即便这样,我的手臂、衣服还是不时地被荆棘牵扯住。 半小时后,我们准确地来到了一块大石头前,熊老说:这就是三石头了,小时候经常在这上面玩耍的。只是这三石头,竟然也被各种植被团团围绕,看不出全貌了。 老熊爬到了三石头上,他这矫健的身手,完全不像一位71岁的老人 继续往下方探索,迂回着前进。在费尽艰辛砍开一片柴草后,熊老高兴地说:这就是石屋子了。他像个孩童般,率先走到了屋子里面,并要我给他拍照。他说:日本兵打来时,这里曾经躲过日本兵。 我说:这两处石头景观,我们要给它们取个书名,就叫“三生石”“躲兵洞”,怎么样?他们拍掌叫好。 4 躲兵洞前方,就是河谷了,我估算了一下方位,这儿离我刚才从宋家湾上溯被迫折返的地方,距离在米左右(此米内有没有大瀑布,待考)。透过树林的间隙,我看到了对面的石壁,隐约可见水流从石壁前滑落,发出哗哗的声响。 我向两位向导征求意见:能否开辟一条道来,去看看下方的瀑布? 他俩立刻同意了。熊老说,刚才这地方再走回去,也会很辛苦。还不如顺着河往上走轻松。 于是踩着荒废了的田地往下走。这田里,初看是长着野草,一脚踩下去,却是软绵绵的陷进去数十厘米,仔细看,才知是这草一年枯一年荣,每年的枯草堆积而成,形成了厚厚的”地毯“了。 没费多少周折,顺利到达河谷,正好到了一道瀑布的中心地带。瀑布的下方有一块大石头,俨然一座天然的观景台。为了拍到瀑布的全貌,我得到那块大石头上去。王春分请已经爬到瀑布顶端石头上的他的老丈人砍了一根枝条丢下来,用枝条拉着我,让我稳稳地”降落“在大石头上。 这些天没下雨,溪水不大,瀑布也小巧得很。但从这石壁被水冲刷的痕迹来看,丰水时节,这瀑布一定是非常壮观的。 瀑布的背景是一片断崖,石头呈白色,衬托着水流的温润。峡谷两边,绿树参天,鸟语花香,置身其中,恍如仙境。 我贪婪地按动着快门,用各种光圈、快门速度拍下不同的照片,但事实上,无论我怎么拍,我的相机怎么可能收纳下这种秀美? 5 按计划,我们三人沿河道往上游探索。他们俩在前开道,我在后方跟进。他们开道的时间,恰好是我拍照的时间。 河道一直在峡谷的底部,两侧大多是峭立的岩壁。植被非常丰富,各种绿色绿得扎眼。抬眼望天,只能见到一线天空。我这才感觉到,在这河谷里,根本没有那种闷热的感觉了。在这里漫步,绝对是一个纳凉的胜境。 河谷里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没有规则却自成章法,将流水分割成各种形状,怎么看都是极美的。 我就踩着这些石头步步为营。大量的石菖蒲,散落在每一块石头周围,有些竟然长到了石头上。我有时踩着了一株野生的石菖蒲,不免心疼一下。 不唯石菖蒲,这山野间,简直是一个中药村的仓库。他们两位都是识药高手,不停地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我只记得老熊说:这里有两根好血藤啊!他信手一砍,藤应声而断,我凑过去一看,果见断口透着血红。 稍有落差的地方,定会形成瀑布。我也不记得这一路上来,有多少道瀑布了,反正每一道瀑布,都有它独特的韵味。 6 再次发现较大的瀑布,是在我儿时曾经经过的那道小桥下方不远处。 这道瀑布分为两级,下方这一级的瀑布又分为左右两边,这动感十足的画面,真是让人大饱眼福。 瀑布上方的这座小桥处,曾经是修筑了一个小坝,以便于将溪水截流。截流的溪水,通过水渠灌输到1公里外的九龙水库,所以这里是九龙水库的一个附属设施。只是这水坝早已废弃,但历史的痕迹却永久地保留了下来。 第二个历史的痕迹,就是在此坝上方约米处的老坝遗址。上世纪60年代,正是大修水利的时代,这处峡谷中也修筑了一道拦河坝,用于灌溉当时九龙村(后并入辉田村;年村庄合并,板洞、辉田、石星三村合并为九龙村,是否是历史的轮回?)的田地。只是可惜的是,这道坝竟然溃坝了,被大水冲得七零八落,之后再无重修。这应该就是“老坝坑”这个地名的原始出处吧? 继续上溯,地势越发险峻。在狭窄处,他们能涉水而过,我却只能从岩壁上攀援而过。老熊细心地为我砍出一条道,嘱咐我抓住一根老藤,借力通行。我倏忽想起电影镜头中那些勇士们,用深山老林中的一根藤蔓,从一棵树上瞬间转移到另一棵树上的情节。未料想,我现在所经历的,竟与他们有几分相似。 在又经过一道挂在右壁上的瀑布后,我们来到了计划中的目的地:潭眼子瀑布。说实在话,看到这道瀑布,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实在是太美了。虽然现在水不大,但那种婉约、清丽、卓尔不凡,却深深地击中了我的内心。这道瀑布,落差在25米上下,举头望去,简直像直接从天上掉下来一般。 瀑布落在下方的潭眼子里,溅起阵阵水花,清澈的水激荡着四方的石头,欢快得很。熊老说,此潭深不可测,旧时曾有人在此落水,数日后,尸体竟然在梓门桥河里出现,可见此潭直通梓门桥。传说固不可信,但潭水很深却是真的。因为我拿起一块石头往潭里抛去,那沉闷的响声确乎是不同寻常。 潭水及瀑布周边,依然是绝壁,往天空望去,俨然人在井底。 7 依现在的工具,此处再无法往上溯。我们只好在旁边的树木间砍出一条小道,直接爬上了上方的小水渠。顺着小水渠找到源头,我看到了一个分流坝。 分流坝的位置,就在刚才潭眼子瀑布的顶端。睿智的乡邻,将河床上的突起巧妙利用,把西侧堵住,将水都引往东侧,继而沿东侧开凿了一道水渠,将水引至了东边山下边的田地用于灌溉。这种自然引流法,让我瞬间想到了都江堰,那个惠泽天府之国两千年的伟大水利工程。 老熊指着分流坝讲故事 当然,这就是为什么下游的瀑布水量如此之少的原因。 老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一些故事,大致是这处小水利工程,在文革时期还吸引过县政府的领导到这里参观,也因为这处小工程,曾经引发过一些民间的纠纷,等等。 我说,老熊,这些故事,你可得好好整理整理,这个地方要吸引人来,故事很重要! 再往上溯米左右,就是辉田村1组九马咀了,据说这溪水的重要水源,就发源于该组一户人家的梧桐树下,是一股很大的泉水。由于时间已不早,我们没有再往上走。 在密林间开道 溪水,就从这山谷中日夜流淌 8 说实在话,从山上下来,我特别累。虽然只在这山中探寻了四个小时,虽然加起来可能只有两三公里路程。但我体力消耗相当大。我的T恤衫、牛仔裤都被荆棘撕破了,我的手臂被划伤了很多口子,还不时有毛毛虫与我亲密接触。 但我一直很兴奋,本来是抱着试探的心情去接近,不料却看到了让人如此怦然心动的胜境。所以我连夜赶稿,争取早点将这段文字与图片公诸于众。 老坝坑,已经沉寂了数千年,或许就是在等你。 老坝坑,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已到了让世人见识她真面目的时候。 由宋家湾沿溪而上,溯溪2公里,即到九马咀,这里正规划一条以徒步、骑行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公路,在这里往左走,便是板洞攀岩石,往右走,便是九龙水库,往前走,便是湘乡中沙地界的黄公略故居。在沙塘的乡村大旅游格局中,老坝坑这条溯溪观瀑线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下山途中拍摄的九龙水库 放眼双峰,目前兼具溯溪、玩水、探险、攀岩、观瀑、赏石、踏青、访古、吸氧等综合功能的景区还没有出现,老坝坑瀑布群的发现与重新认识,在双峰旅游版图上,应该有大优势、大发展,应该有大谋划、大文章。 在我今天下午的计划中,还有一站,从老坝坑那条小桥往西米处,有一处我们儿时玩耍的天堂——油麻圫,那儿也是一个巨石阵,与板洞攀岩石如出一辙。只是时间不早,只能留待下次再探了。 郑重提示:老坝坑瀑布群处于深山老林,周围全是绝壁,无路可通,尚不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请朋友们暂勿涉险前往。 作者:黄诚,鍗′粙鑻楁帴绉嶆椂闂?鐧界櫕椋庡尰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