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届烈日炎炎似火烧的酷暑期间,皮肤疖子与小脓肿的发病率往往明显地上升,在婴幼儿中尤其如此。预防与治疗上述病患,金银花堪称为一种消暑清热及解毒之良药。金银花为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忍冬藤的花蕾,又名忍冬花、银花、双花等。何以称金银花?李时珍说:“忍冬……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称金银花。”金银花的原植物又何以称忍冬?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说是因为它“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此外,忍冬藤还有“金钗股”的别名,李时珍说是“贵其功也”。金银花与忍冬藤的医疗功效基本相同。《名医别录》记述,忍冬对寒热身肿有一定治疗作用。陶弘景认为,将忍冬煮汁酿酒饮,能补虚疗风。明代兰茂《滇南本草》载:“(忍冬藤)能宽中下气、消疾、祛风热、清咽喉热痛。”由于它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医治痈疽发背与诸疮。《本草纲目》记载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17世纪初,《药性论》说忍冬可治腹胀、腹泻。宋代设立的“和剂局”,曾把常用的中药配置成许多成药,其中“神效托里散”就含有忍冬叶。此种成药主治痈疽发背、肠痈、乳痈、无名肿毒,既可研末用酒煎煮饮服,还可同时用渣外敷患处,收效更大。此外,《本草纲目》引《选奇方》所述:取所述:取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黄五分、水2升,置于瓦罐煎煮,以其蒸汽熏治长期难愈的皮肤溃烂。清代赵学敏说金银花“开胃宽中,解毒消炎”,并推荐“以之代茶,尤能散暑”。现代,有人主张用金银花煎成凉茶含服,有助于清凉咽部,并且对预防中暑与感冒以及胃肠道传染病,具有一定功效。还有人介绍,每日采新鲜金银花煎汤饮服,可治疗某些荨麻疹。现代学者研究获知,金银花的挥发油中,主要含双芳醇、芳樟醇,还含有木樨草素、葡萄糖甙、鞣质等成分,试管内证明,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金银花还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虽然,忍冬、金银花的医疗用途不少,但因为它在许多地方均有生长,是比较容易取得的植物,以致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一千五百多年前,陶弘景曾颇为感慨地指出:“(忍冬)处处有之,……凡易得之草,人多不肯为之,要求难得者,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也。”(白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p/90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