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感知光线的器官,是良好生活质量的保障。日常生活中我们约有80%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观景识物等都要用到眼睛。如此重要的器官,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学习一下眼睛的结构和我们常说的“屈光不正”。

一、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

眼睛由三部分组成,即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眼球又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构成。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视觉通路。眼附属器包括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等。

二、眼球壁分为哪几层?

眼球壁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外﹑中﹑内三层。最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三部分组成;内层为视网膜(其中黄斑中心凹为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三、眼内容物包含哪些组织?

眼内容物包含: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房水的循环维持了眼内压,眼内压正常值:10~21mmHg。晶状体具有弹性,借助于睫状肌和悬韧带的作用改变其屈光力而具有调节作用。随年龄的增加,晶体变硬、弹性减弱而导致调节作用减退,出现老花。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的玻璃体腔内,起着支撑视网膜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当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物体,患者眼前便出现黑影漂浮,随眼球移动,称飞蚊症。

对眼睛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及认识,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屈光不正的概念。

一、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成像。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二、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成像在视网膜前。

三、什么是远视?

远视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成像在视网膜后。

四、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指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由于屈光系统两条子午线的屈光力量不同,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眼睛结构和有关屈光不正的问题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眼睛的认知有助于我们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愿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END今天向各位家长推荐一本近视方面的奇书,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斯.施密德(KlausSchmid)所著、石一宁教授主译的《近视手册》。

书名:《近视手册》石一宁

这本书是KlausSchmid博士将全球的关于近视的文献所做的整理和汇总,书中公允的总结了近视相关文献,并将各种发表的研究结果以及建议进行了关联,所以权威性不言而喻,可以称得上是近视防控的“圣经”,同时,这也是一本充满爱的著作,KlausSchmid博士编写此书的初衷就是因为他的夫人和孩子近视了,因为他对夫人和孩子满满的爱,而开始查阅各种近视文献,遂成此书,并期望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而主译者石一宁教授也是一位充满大爱的眼科专家,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机制以及预测、预防控制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在接触本书及作者后,数次沟通而获得作者允许,遂自费集合了国内眼科及视光领域的顶级团队进行了翻译,并亲自把关数易其稿,最终成书,同时还邀请了视光界前辈褚任远教授、王幼生教授做序。

除了新华词典、电话黄页之类的大部门,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见过的最厚的一本书:全书一共页。元的定价,想必也阻挡了绝大部分人群的购买欲望。从书名来看,专业性又是如此地强。这些都形成了初见《近视手册》的巨大阻力。

但是,在我看过这本书,特别是和本书的翻译者石一宁老师多次近距离接触后,却发现这本书是如此地值得推荐,推荐给家长、推荐给老师、推荐给孩子、推荐给关心着儿童近视防控的每一个人。

首先,这是一本来自于非眼视光和眼科学的跨界作者。施密德作为一名物理学博士,由于两个孩子严重近视而饱受困扰。为了帮助自己和其他家长的孩子,开始收集研究相关资料。也就是说,这本厚厚的书凝聚了对家人深深的爱。这一点像不像您,亲爱的家长朋友?

其次,理科学者的做事风格,在编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众说纷纭的近视领域,不同流派的专家争论异常激烈。而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表现出非常刻意地克制,并不会评价对错,只是把某个领域的不同论文观点,整理提炼出来,让读者自己来评判。

我想,这也体现出了本书封面上这句话的内涵:近视的形成就像搭积木,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控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防治近视。

第三,本书信息量如此之大的同时,又保持着脉络之清晰,这就尤为难得了。从序言、目录到最后的参考书目,竟然没有一句废话,的确不愧是从年一直延续更新了十五版,写到了现在的版。在这个最新版本中,作者列举出来的参考论文书目就达到了篇(第页至第页)。

第四,这本书的金句不断。在引言中,有一段话读后印象深刻:"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到某种近视发生的机制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他们已经很接近这一目标了,并且认为其他所有学者、验光师和眼科医师都错了。奇怪的是,这些学者间通常互不认同。这一结论并不意味着一些学者正确,而其余的学者就错了---针对他们具体的实验和经验来说,所有的学者都是对的。显然,近视的发生是有很多不同机制的,我们的重点是要找到具有共性的东西。"这就值得我们总结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专家,但高中的近视率却达到世界最高的86%。

在假性近视一节中,这一句话被作者特意加了黑体:"这种假性近视通常先于轴性近视,并且最常见于年轻人,或者这种调节痉挛通常被误诊为近视,并且给予负镜处方,这是之后真正的轴性近视发展的原因。"

一个"误诊",多么值得每位眼镜从业者和家长思考!

最后,要特别感谢石一宁教授领衔、梅颖等众多老师组成的强大翻译团队,以及褚仁远、王幼生多位专家通过序言的形式,让这本好书得以摆到我们的书桌上。最值得推荐的,是中英文对照的编排风格,左边是英文原文,右边是中文翻译,这样能够让读者相互进行对照,原汁原味地汲取作者精华和译者思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fengzx.com/sfxzp/8596.html

------分隔线----------------------------